传奇背后藏着非凡实力

2017-08-30  本文已影响0人  3199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记得从五岁有点懂事起,我们家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吃了这餐,不知下餐在哪里,经常挨饿受冻。在这样艰难的生活背景下,我逐渐长大。后来为了填饱肚子,就跟着跟二哥想方设法采各种野果。爬到棕树上,摘棕果(回家,用开水捞,壳裂开后掏里面的果仁),挖野菜、地里刨地瓜屑(别人挖完地瓜后,经常会留下一些没被挖到的小个儿地瓜)等,来充饥。过着这样穷苦的日子,不是家人不努力,而是在农村,很多条件被限制,没有更好的生存办法,再加上母亲在我出生不久后就得了重病,一直卧病在床,还差点把我送人抚养,但父亲的一句话“有他在,就有我在,再苦再累也会把我拉扯大”。因此,家人打消了念头。那时父亲和大哥的微薄收入,几乎用来给母亲治病,还不时找别人借钱来维持生活。对母亲的病,一直没放弃治疗。虽然用尽了各种办法,但在我九岁那年,病魔还是无情夺走了母亲,由于长期病痛的折磨,母亲瘦骨如柴,不成人样,也许,对于母亲来说,是一种超脱,走得那么安详,因为天堂不再有痛苦。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由于家里穷,我们一直让邻居瞧不起,谁见到都绕道走,躲得远远的。从小,父亲就鼓励我们,“人活着要有骨气,只要有一口气在,不怕好不起来。”父亲不服输的人生观,给我们兄弟精神上很大的激励。父亲和大哥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俩每天都起早摸黑,开荒种田,不但维持了一家人的三餐,还把剩余粮食卖了,一边供我读书,一边还债务。这样一直持续到1985年7月,我小学毕业。那年的九月份,因为家徒四壁,无法拿出三十三元交学费,我就没上初中。父亲和大哥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内心暗暗励志。既然没上学了,就决定为家人出一份自己的力,分担家里的困难。由于年龄较小,刚开始,我只能帮忙做家务。后来,邻居有人建房子就到离村庄七公里的镇上挑砖(由于偏僻,交通不便,村里所有的建筑所需材料几乎靠人工完成),路途遥远,半天只能来回一趟,我连休息都顾不上,脚疼了,磨得起泡,就把鞋子脱掉,赤脚走,白天的八个小时,巴不得当成十八小时来用,就想着多赚点钱。这种状态持续了三个多月,我就意识到必须做些改变,那不是我想要的生存之计。于是,决定出门打工,另谋生路。

    出发前,我把大哥、大姐,穿小的衣服重新缝缝补补,每件衣服大大小小有十几个补丁,缝补后,把它们装进一个洗过的化肥袋里,含着泪离开了生活十三年的家乡,踏上新的旅途,投奔到大姐家(大姐嫁到尚卿村)。大姐家境也不好,我在她家,一边帮忙做农活,一边到工艺品厂做搬运临时工。当时,一天赚两毛多,对我来说已经很开心了。再后来,我就加班加点,再苦再累 ,都不是事,只要有事做就来劲儿,这样下来能赚八、九元了。收入提高后,除了寄回家的家用补贴,我还会给父亲买点儿小酒,一瓶酒,他舍不得喝,每次只小啜一点点。父亲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操碎了心,在长期的生活压力下,瘦得风一吹就倒的样子,一米六多的身高,不到一百斤,他从来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

      小学毕业的我,没有任何技术,文化水平有限,更没有背景,但我坚信,只要自己吃苦耐劳,有个健康的身体,就是最大的本钱。厂里只要有活,我就抢着做,再辛苦也从不唉声叹气。我吃苦耐劳感动了车间师傅,他觉得我是个可塑之才,待我不薄,只要有空余时间,就教我喷漆、上颜色。我技术学上手后,就成为一名小技术师了,月收入超过了二十三元,在那时是可不小的数目。当收入增加后,我的小欲望也随之膨胀,当时,看到姐夫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回家,看得入神,它对我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只要一骑回家,我就赶紧帮忙擦洗,对它爱不释手,心想,如果我能拥有自己的一辆自行车多好!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1998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马路上碰到一个问路的,当时看他坐着一辆摩托车,很派头的样子,我都看傻眼了。我们聊了几句,话挺投机的,原来他是收购二手摩托车的,还让我有时间的话,帮他带路,我马上就答应了。后来,这位大哥每次到尚卿都会叫上我,摩托车店的老板,每趟都会给我一些辛苦费,最多时高达五十元,抵得过我两个月的工资。有了这笔不小的额外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同时给家里添置了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有这样的一台电视机是很奢侈的),还买了心怡已久的全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嘉玲摩托车和剩余一万六千元。那时我成为九零年代名副其实的万元户,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风光、牛逼的。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了这笔积蓄后,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励志自己当老板。就在九零年下半年,我把所有的积蓄再加上找亲朋好友借的凑到四万多元,投资办米酒厂。由于缺乏经验,经营不善,办厂不到两年就倒闭了。在1992年初,我结婚了,当时负债三万多元。1993年我的女儿出生了,在那样的困境下,我女儿营养不良,体质非常弱,还得了一场重病,负债累累,无法到大医院去治疗,拖了几个月的时间,最后只剩一口气。但我决不放弃,到处寻医问药,找遍了民间土医生。在我落魄时,找所谓的“朋友”借五元钱,都借不到。看到女儿可怜的样子,又无能为力,做爸爸的我,心在滴血。在我迷茫、无助时,父亲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凡事靠自己,还年轻,只要有骨气、心中有信念,再难得事也难不倒。”就这样,我重振旗鼓,从做电焊工做起,别人一天焊10个钟头,我一天焊十六至十八个钟头,做到累得快趴下,还面临被逼债的痛苦,看到老婆和孩子跟着我遭罪,受苦,恨不得都加在我身上,让我一个人承受,有种生不如死的念头,眼泪啪啪往下流,真想找个地缝钻去。但我的理智告诉我,我必须坚强面对,如果垮了,什么都没了,“留个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我的拼命努力下,到1995年5月,把债务全部还清,稍微松了一口气。

        命运再残酷,也杀不死坚强的灵魂。一次次的挫折面前,并没有难倒我,而是越挫越勇,毫不畏惧。1995年6月,我又鼓起创业的理想,励志自己当老板的愿望依然在心中回绕。有了前面的经历,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在业务和管理方面也有些经验,于是紧锣密鼓地策划新一轮创业,同时也找了个合作伙伴,我出技术,他出资金,各站百分五十。公司创办下来还挺顺利的,慢慢的我拥有了房子、车子,再后来儿子出生了,我儿女双全,家庭幸福。但好景不长,噩梦又降临在我身上。2001年的除夕晚上,我才发现,我的合伙人,染上赌博六合彩,把公司所有的资金堵光了,最后只拿了五千元给我,说他走投无路,被迫之下,我只好携妻儿伤心地离开,来到县城。当天晚上,心情很糟糕,就跑到朋友家喝酒,喝完酒后,自己开车回家路上,撞到了一辆正常行驶的红旗牌轿车,后来赔了对方四千五百元,大年除夕晚上,身上只剩五百元。“屋漏偏逢连夜雨”,几个好兄弟知道了 我的处境,纷纷解禳,伸出援助之手,一千、二千······,危难见真情,有了这帮兄弟的赞助,过完春节,兜里还剩五千元。在我不知所措时,2002年的正月初八,来了一位算命先生,为我指点迷津,这位老先生告诉我,我是当老板的命(特殊情况下,只能求心理安慰),像给我心灵上的暗示。他告诉我第二天正月初九(我们的风俗习惯,正月初九是天公生日,也是个大的节日)拜完天公后就转运。果真,机缘巧合,当天下午,我就接到了香港一个客户的电话,要三十万个烛台,能否供货,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一百多万的订单,怎能让它跑了。答应后,我有喜有悲,因为当时已没有工厂,也没钱,怎么做?

      方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方面打听,知道了长泰有个蔡老板专门为别人加工产品,我找到了他,并告诉他,我的现状,蔡老板也富有同情心,答应先帮我垫付三十几万的材料费,再加上老婆的找她亲戚借了十二万六千,这样,我们就俺是地做完这批货并顺利发货。也赚了第一桶金三十多万,还清所有的债务后还剩十七万,把之前的面包车换成了奇瑞轿车。用这种的方式陆续接单,持续半年,有不少客户反应质量有问题,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改变,就不会长久。

      2002年底,我决定自己开加工厂 ,租了一个两千多平方的仓库 ,先后投资三十五万多 ,向朋友借了二十五万五千,利息 一分五,开办了自己的加工厂。2003年取名“宏源工艺”,工厂办好,投入生产,带着产品第一次参加广交会,新一轮考验又来了,全国遭遇非典病毒,展会空无一人,这次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颗粒无收,又跌入低谷,心里痛苦万分。直到六月份,有人介绍了一个客户给我,,一张有难度的订单 ,其他人无法生产,问我可以吗?我不加思索,立马答应,开始了新的摸索,终于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这单搞难度的订单顺利做完,赚了一百多万,捐了一、两万给非典所需的人,再还清债务,还剩八十几万。

      迈向成功的脚步永不停歇,有了这笔积蓄,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如果想发展长远,必须要有自己的土地工厂。2004年3月,就开始买土地。直到2006年很顺,也赚了五六百万。2006年底开始建工厂投设备,投入了一千多万元的资金,不幸的事又发生了,2007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来临,生产出来的货没人购买,堆积成山,受人民币贬值的严重影响,我又面对新的严峻考验。                                                           

      在我陷于困境时,认识了陈贵荣先生(我现在公米德司合伙人),当时我们都做传统行业,约好一起去参加一个总裁班培训。在这次的培训课上,老师提到了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升级,怎样的产品才更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更好服务于中国老百姓?陈先生多年从事门窗经营,他丰富经验基础上,找到了市场存在的痛点,挑高的窗户无法方便开启、外窗玻璃无法安全清洗、儿童在阳台玩耍时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半夜刮风下雨时老人无法及时关闭窗户等问题有待解决。经过漫长时间的市场调查、请教专家、加上自己孜孜不倦的创业精神,创新智慧,于是我们就开启了这扇有孝心、有施舍、有大爱、有道德之窗,取名“施米德”,一扇颠覆传统窗户的智能门窗问世了。我们的目标是中国智能窗施米德造,梦想让世界人民用上中国智能窗。我们的追求永无止境,还有更多更好的智能家居等着我们去研发,施米德绝不负众望,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拭目以待!

传奇背后藏着非凡实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