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决定行为,这才是孩子厌学的核心原因!

2023-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慧玲家庭教育

欢迎来到博星教育108将讲师朱老师课堂,这里是朱老师第2172天早安问候。

行为是由情绪决定的,持续且主动的行为是由过去的情绪体验决定的。

如果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是积极的情绪状态,就会愿意持续主动地做下去。

很多孩子所谓的懒、厌学,就是因为以前他学习时的情绪体验是不好的。

那为什么孩子学习时会有消极的体验?想让孩子变得主动,家长又要怎么做?

1.持续而且主动的行为

人的大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个是行为脑、控制身体的行动;

一个是情绪脑、掌管人的各种情绪;

还有一个是理智脑、主要负责高级思维。

当我们要做出某个行为时,首先是理智脑发出指令,然后通过情绪脑,最后行为脑接收到指令、然后控制身体做出相应行为。

情绪是夹在理智与行为中间的。如果一件事情,理智脑认为有好处、然后发出指令,但情绪脑觉得会很痛苦、很难受,这个指令就无法顺利传达给行为脑。

所以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就是做不到知行合一。

比如上班是为了挣钱,但很多人觉得工作很讨厌,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于是工作的时候就会有摸鱼、拖延、浮躁的表现。

孩子们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他也知道要好好学习,但如果过去在学习时感受到的情绪都是负面的,他也会有磨蹭、不专心、发呆等表现。

很多孩子一写作业就要上厕所、一小时就写两个字、经常说不会写,其实就是负面的情绪压力导致的,并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态度问题或专注力问题。

只有当理智脑与情绪脑达到统一,也就是这件事情既有好处、也能让自己开心,行为才会跟着理智脑走。而且这时候的行为,会是持续且主动的行为。

2.家长决定孩子的情绪

情绪决定人的行为,孩子过去的情绪体验决定了他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

那是什么样的情绪体验、让孩子变得懒、甚至厌学呢?

其实最大的问题并不在孩子,也不在学习本身,而是在家长身上。

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孩子的情绪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家长的情绪状态。

对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是非常焦虑的,会害怕孩子学不好、担心孩子的未来,于是行为上就会控制孩子,而这样的方式会把家长的焦虑和恐惧传递给孩子。

当孩子做得没有让自己满意时,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家长可能会批评、惩罚、打骂孩子。

但结果呢?可能他下次还是那样,但他会想办法不让你知道、甚至对你撒谎。

而且在你批评、打骂他的时候,孩子不会记住你说了什么,甚至根本没听你说了什么;他只会感到害怕,只会记住这种感觉很讨厌、家长很讨厌。

控制、批评、惩罚,这样的行为一点好处都没有,负面效果却是一大摞。

但很多家长偏偏经常这样做,时间久了,亲子关系会变差,家长会发现自己跟孩子无法沟通了。

在学习方面,因为每次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讨厌的感觉,慢慢他会把学习写作业与这种感觉划上等号,于是就会有所谓的磨蹭、厌学的行为表现。

3.家长转变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家长会对孩子控制、唠叨、惩罚呢?

很多家长会说是孩子做得不好,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是孩子的作业真的写得很差、还是你觉得不好呢?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家长觉得不好。

孩子有他的节奏,你有你的要求,因为他没有达到你要求的标准,然后你就着急,就去唠叨、控制他,于是孩子就感到烦,然后做得更差,于是就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想打破这样的循环,首先要改的是什么呢?

不是孩子的状态要改,要改的是你着急、焦虑的情绪状态,是你认为孩子做得不好的认知。

很多家长的认知是有问题的,眼里只有孩子的不好。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家长觉得是理所当然,然后忽略;而做得不好那就是不应该,就必须受到惩罚。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认知,导致家长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也不会夸孩子;而看缺点时就像是在用显微镜找,看得非常细致,批评孩子时也说得非常具体。

那家长要怎么改呢?

家长要转变关注的焦点,学会发现孩子的好;对孩子做得不好的部分,家长要学会接纳、学会用成长型思维看问题。

情绪决定人的行为,孩子过去的情绪体验决定了他现在会是什么样的学习状态。

为什么孩子会懒、厌学?

就是因为他过去学习时的情绪是负面的。

对孩子情绪影响最大的、就是家长的情绪状态和认知。

想让孩子能够持续主动地学习,家长首先要学会发现孩子的好,学会用成长型思维看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