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电影院们“死”了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江小少

惟愿疫情结束,我们能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相约一场电影。

停业三个月,电影院开始撑不住了。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观众们告别了昔日钟爱的娱乐场所电影院。全国上万家影院陷入“只出不进”的漫长停业期,电影院裁员、员工降薪、院线破产……在国内电影市场停摆84天,万达电影、金逸影视、幸福蓝海等院线龙头2020年Q1季度财报浮出水面之后,电影行业再也不能维持勉强的体面,开始濒临崩溃。

眼下温饱成了最大问题,谁也不知道裁员、倒闭何时就将落在自己头顶。如今疫情虽有好转现象,可电影院复工仍是遥遥无期。

无人拯救的线下院线。

疫情刺激了一个万物皆可线上的时代:卖货的搞线上直播,卖饭的全靠外卖,学生上课、家长工作以及卖房卖车都能挪到线上。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影院。本身线上观影与线下影院的天然敌对,决定了疫情期间各大院线不仅全无有效的自救之法,而且面对流媒体借势抢夺市场、培养用户线上观影习惯,只能暗自腹诽、无法阻挠。

受新型肺炎影响,2020年1月23日至今,万达电影旗下所有影院全部停业,影院放映收入大幅下降,而固定成本费用支出较为刚性——万达电影影院的租金固定保底部分、折旧摊销、部门运营等固定成本,占总体成本的46%——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截止2020年4月14日,万达电影股价累计下跌18%。

院线龙头企业尚且如此,其他院线情况就更是举步维艰。金逸影视同样公布了Q1业绩预告,预告显示金逸影视Q1净利润亏损1.45亿-1.6亿,去年同期盈利3231万。更早之前幸福蓝海也公布了Q1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1亿-1.05亿,去年同期盈利1321万。

4月8日,有关部门下发了新通知,称在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方面“建议低、中、高风险地区均暂不开业,这意味着影院复工的日子又遥远了一些。

其实,从疫情爆发后,影院一直希望寻求外部支持。2月份,北京电影协会、贵州电影放映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声明,呼吁疫情当前,物业减免电影院房屋租金。

但不是所有影院都能享受免租或满意的补贴。自万达广场率先对全国323个购物中心实行为期36天的租金及物业费全免政策后,尽管多个购物中心的地产房东相继效仿,可有一点值得注意,万达、华润等房地产龙头之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免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旗下影院都是自家产业。

而另外大多数没有房地产公司背景的影院,它们所享受的减免并不是这么大的力度,很多时候就是7天、10天或者半个月。

更惨的是三四线城市规模相对较小的影院,很多影院其实没有收到商场同意减免租金的通知。有的物业直接回复,“我们也是私企”,有些则是让影院写了申请等待通知。

再看补贴,近来各省都在推出“救市”措施,以帮助影视行业实现复苏。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安排了1000万元对因受疫情影响停业的电影院线予以适当补贴,目前全省影城数量达到800余家,也就是说平均影院所获得的补贴约为1.2万。而一线城市影院的租金、人力及设备成本,每月保守估计在20—30万左右。

可以说,经济发达地区挤牙膏似的拿出这点钱,这对于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可能是一个不算好的消息。

在眼下,第一批电影院已经扛不住了。4月16日,一位自称就职于天津橙天嘉禾银河影城有限公司的网友发文称,橙天嘉禾银河影城于2020年4月17日永久闭店。

“橙天嘉禾银河影城2012年9月26日试营业,当天00:35,5号厅第一次点亮影院银幕,试映了《碟中谍4》,至此我们共计放映电影164847场电影,有4134602名观众来影城观影,营业天数2752天。2020年01月23日 10:20,3号厅放映了最后一场电影《误杀》。”

影城方面无奈表示,在营运成本和新冠疫情双重压力之下,终究没能和大家坚持等到复工的那天。消息一出,令人唏嘘。

电影制作方也可能倒在春天。

影院作为电影行业下游重要的放映端口,它的停摆让上游投资制片、中游发行宣发等都无法运行,整个行业“百废”而尚未“待兴”。影院停业两月,让原本就寒冬凛冽的影视业再度降至冰点。大批影视公司正在消失。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全国已有6686家影视相关公司注销,杀入影视行业的资金也在急速缩水。

一旦资金链无以为继,影视制作方必然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想各种办法破局。

事实上,已经有人做过尝试了。徐峥就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春节档时,眼看电影上映无望,徐峥的欢喜传媒将《囧妈》作价6.3亿元卖给了字节跳动,这个价格基本等于欢喜传媒预计会获得的保底收入。

徐峥此举被电影行业称为“背信弃义”,破坏了行业的基本规则。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什么人跟随他。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没人跟随是因为电影制作公司目前还能支撑,顾虑大于现实:一方面电影制作公司不想得罪院线,害怕一旦被院线列入黑名单,之后的其他电影就再也无法进入院线了;另一方面,不是人人都是徐峥。字节跳动愿意重金买下徐峥的《囧妈》,也是看中了徐峥的名气。如果其他电影出品人纷纷效仿徐峥,那很可能会被网络平台“痛打落水狗”,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反而自降身价。

但是,当影院开门遥遥无期,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之下,电影制作公司还会像现在这样按兵不动吗?他们会不会为了快速回本,将电影“贱卖”给视频网站呢?要知道,多年前,电视剧的首选是上星,现在选择视频网站首发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冰封的票务平台

如果我们将电影产业链比作一条河的话,现在电影市场这条河已经是上游干涸、中游阻滞、下游断流的状态了。

目前,两大票务机构猫眼娱乐和淘票票,已经接连发出了亏损警告:猫眼娱乐在2019年年报中披露,春节档退票高达2亿元;而淘票票所属的母公司阿里影业发布盈利警告,预计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财年内,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约11亿-12亿元。这一数字较上一财年2.54亿元的亏损额,同比扩大近4倍。

可以看到,2月初,猫眼先是减持欢喜传媒291万股,套现496万元,这不由地让人联想到过去常被媒体提及的资金链问题。紧接着又因“虚假宣传”,被工商局罚款20万元。

几个月前,猫眼娱乐轰轰烈烈地开启了“腾猫联盟”,推出了全文娱“猫爪模型”。大网刚刚张开,就遭遇黑天鹅,新战略无从下手。尤其猫眼今年的发行压力还不小,光是春节撤档的由猫眼出品的电影就多达三部(《紧急救援》、《囧妈》、《熊出没·狂野大陆》)。按照往年的出品节奏,猫眼今年至少还有一打电影需要解决发行问题。

另外,当电影院开门之后,票务平台要想吸引消费者走进电影院,还有一场烧钱的硬仗要打,还需要更多的粮草,对于猫眼和淘票票们来说,他们的冬天还很漫长,春天还很遥远。

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有些影院已经宣告死亡,有些影院正在通往死亡。

我是江小少(公号ID:jzx941122),期待与你一起分享这个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