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意境与文心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2

2020-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2

在古典诗词中,常以秋风、草木、落叶作为萧瑟深秋的经典意象: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这是《燕歌行》这首诗的开头三句。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写一位独守空房的女子思念外出未归丈夫的悲伤心情。开头三句写出了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铺垫。秋风从触觉上给人以萧瑟之感,落叶则在视觉上给人萧瑟之感,激起人们的悲凉情绪。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2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象与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构成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

描写秋日景象,抒发离别怀远之情,这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使得主观感受情思(意)与客观事物景象(象)有机融合为一体,成为悲秋意象。虽然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2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被贬斥后作客巴蜀,客中逢秋,见万木在秋风中凋零,因起思家之念,遂写了一首《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写旅愁归思的五言绝句,诗人客居异乡,见长江滚滚东去,而自己却留滞在这里不能归家,身在万里之外,虽有归家的愿望,但是不能成行;何况现正逢高风送秋的季节,黄叶纷飞,万木凋零,更增加了思乡的愁绪。诗中情景互为作用,彼此渗透,将久客异乡之悲,思归之情,与眼前所见之景融合为最经典的悲秋意象。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2

寥寥二十字,将长江山野,风木萧瑟,苍茫悠远,气象雄奇,尽情道出。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

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

教学研究:悲秋意象2

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王勃的五绝《山中》的结句,以景结情,意象纷呈,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