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影漫谈简书电影院

《丹麦女孩》——我们需要更多的格尔达

2020-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啊桃小姐的专栏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乌合之众》

《丹麦女孩》是由埃迪·德雷梅尼,艾丽西亚·维坎德领衔主演的人物传记片。该片改编自世界上首位变性人埃纳·维基纳的自传体日记《男变女》,讲述了男主埃纳偶然为妻子格尔达男扮女装后触发了女性人格“莉莉”,之后在妻子的鼓励下,接受世界上首例变性手术成为真正的女人的故事。

通过“小雀斑”天才般的演绎,让我们一步一步看着埃纳和莉莉的灵魂在同一个躯体内不断地撕扯,看到了他为了维护埃纳的形象和展现真实的自我“莉莉”辗转反侧,痛苦不堪。

格尔达为莉莉作画

带上埃纳的面具,维护了亲人的体面,遵循世俗定义的道德,但必须时时隐藏自我,人生如戏。

摘下埃纳的面具,呼吸真正自由的空气,毫无顾忌地追求衣香鬓影,但必须舍弃世俗意义的婚姻,承受世人的疏离和指摘甚至是残酷至极的误解。

格尔达与汉斯

我们为妻子格尔达正视这个现实并支持丈夫的追求而感动,也为她独自忍受婚姻“破碎”的痛苦而辛酸;我们为埃纳的好友汉斯抛开偏见帮助埃纳而震撼,也能对他刹那间的震惊和不解而感同身受。

没有对错,只有人性最本质的温暖纯良和对生而为“人”的尊重。

我们已经接受了女性帅气的短发和干练的西装,为什么不能渐渐接受男性长发及腰、身着长裙的呢?没有什么标志是恒久不变的,唯有对人性真善美是不变的追求。

层层抽丝剥茧之后,这个矛盾的核心是——当灵魂的追求不再符合现实的标尺时,你有坚持自我的决心和勇气吗?“莉莉”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LGBT究竟是不是精神病患者?根据近年来的科学研究,LGBT在野生动物群体内也同样存在。究竟孰是孰非,不再多言。至少在我看来,他们不是,只是不同于大多数人的“少数派”。即便距离发生这件事的真实年代已将近百年,普罗大众依旧难以摆脱对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的偏见。

影片中多温暖,现实就有多冰冷残酷。直到今天,许多人不再公开地表达自己对LGBT的歧视,但当我们听到这一类人群时,还是无法坦然地如同听见异性恋那般自然。

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我们不需要伪装而需要正视。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异于常人的地方指摘责备,就如同我们不能以外表定义他人的品质。

我们需要正视自己评判他人的标准,因为有时并不是别人的错而是标准本身就具有局限性。

扪心自问,也许在心中并不排斥“异类”的我们,为了所谓的合群是不是常常有口难言,不得不附庸那些浅薄无知却深入人心的观点呢?

我们反对用偏见丑化歧视LGBT群体,但也要允许大众循序渐进的理解和宽容。因为一味地反歧视和一味地歧视从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对他们表达自我的合理权利的模式。站在道德高地上俯视众生的个体,不过是由旁观者甚至是受害者向施暴者的转化。

尊重生而为人的权利,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我。我们需要更多的格尔达,去尊重这个怪事频发却也万般精彩的世界。

结尾

愿越来越多的灵魂如影片结尾的那一抹倩影,遨游九霄,乘风尽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