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智慧菩提树下

做喜欢做的心不染著 不喜欢做的不起厌烦

2018-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0b9d6921c540

《华严经》第四参,善财来参弥伽大士,真实作答,表明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弥伽五体投地,礼敬善财。然后散金银宝珠宝衣等无数殊胜众妙供具而为供养。

最好供养真发菩提心的真,真德行。色身只是载体代人接受。德行与供养不相匹配,差多少,下辈子补多少。尽情纯真尽心供养,真供养,不要在意。修行人彻底经验过,得到得不到,就放下。

弥伽然后合掌,以柔软音而称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接着对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勤求一切智智不断佛种等定义,一共讲了23个。

华严经交给大心凡夫来流通,只要能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师父在测试弟子是否发菩提心,测试你的能力,彻底洗清你的大脑,你看不到。宋时佛印了元禅师28岁当方丈,德化广被,苏东坡与之常交而难度,平等现象。

有能发阿耨菩提心者,则为永离一切世间凡夫种性,生如来家,菩萨种性;则为严净一切诸佛所有刹土;则为调伏一切众生令其成熟。此是普贤境,此是普贤行。生活所见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无非是普贤境界,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一切行为,都为成熟一切众生,都是普贤大行。这是果地觉,我们以因地心来修学。

有能发菩提心者,则为觉了一切法性出生死海,宝树行列,枝叶光茂;则为照解一切业种无所依著;则为勤修一切菩萨所有妙行。

修密法,观想与本尊无二无别。本尊就是他的根本性德,如观音的大慈大悲,地藏的大愿,你要知道他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本尊的性德有没有让它突显出来,与性德交融相契?这才叫本尊成就,才叫菩萨妙行,把菩萨性德张显出来。光在形象上没用,真虚心的人,会求证。

有能发菩提心者,则为已发一切大愿无有断绝。愿指本来具足的,所以叫本愿。你想着怎样去供养,这叫小愿。有一个因缘,你把房子供养出去,本来就有那个心,这叫大愿。大愿不是讲的,是做的,是行部分,做到你能做为止。愿是要行出来的才算。

有能发菩提心者,则为随顺一切种智离欲行处。欲,意义很广。贪欲,淫欲,对某事有特别的欲望,都算在这里面。如喜欢集邮,能不能在这当中没有欲望?这个难。做美容,能不能离欲行化妆?修行在这个地方!起心动念的部分,修行就在这个部分兑现。

离欲行,是真的修行。做你喜欢做的,心又不染着;做不喜欢做的,不起厌烦心!

习参:1、何为真供养?2、怎样发起生命中的性德?3、离欲行如何行?(海云导师开演华严,圆明笔记心要!)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