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魂——灵与肉的结合体古典音乐人物

肖斯塔科维奇:长歌当哭

2017-11-15  本文已影响90人  辰夜集

      多年以后,在等待枪决的日子里,肖斯塔科维奇也许会想起某个遥远的下午。一九一七年,老肖十一岁。

二战期间时代周刊封面上的老肖

      从肖斯塔科维奇那缺乏生动变化的面部表情中,甚少能够读取到任何关于情绪的有效信息,一如他所惯于保持的缄默态度,在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同时,也将一切内心真实的声音不露声色地悄然隐匿。一生饱受时代羁绊,在自我与非我之间挣扎的肖斯塔科维奇将这种深深矛盾嵌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

      “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晚年的肖斯塔科维奇向年轻的友人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忽然沉默良久,然后如是说。伏尔科夫同情地看着这位苏联最负盛名的音乐家,那是一张满是孩子气的脸,圆圆的镜片,蓬松的头发,总是尴尬和手足无措的神情,谨慎得几乎称得上畏惧的眼睛,这张面孔是如此意味深长,一个时代对一颗灵魂所能造成的挤压,在这张脸上纤毫毕现。

      出生于圣彼得堡的肖斯塔科维奇在夹杂着激情与恐惧的年代中长大的。亲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第二年,他就写下了一首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早熟的心智和对革命的神往让他注定无法与政治摆脱干系。

有点像哈利波特

    面对一次次运动,老肖妥协于现实,躲过了一次次可能被枪毙的命运。

      在肃反前创作的《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将他推向创作的巅峰也将他推入了政治的漩涡。幸运的是,斯大林并未将其投入监狱。1937年,作为“赎罪” 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第五交响乐》,并将它献给斯大林。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一直生活在恐怖和悲剧的阴影中,小心谨慎地掩盖着自己真实的内心。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阴郁而沉重,那一系列战争主题交响曲,能感受到音乐颠覆性的力量,以及老肖内心深深的焦虑与不安。后来著名的第七交响曲,给老肖带来了巨大的的荣誉,也带来了巨大的争议。在此无力无意多谈。

    老肖的《第二爵士组曲》是我最喜欢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每当听到这旋律,仿佛能想到一切熟悉的俄罗斯音乐、文学、影视,甚至会想象一列蒸汽机车在寒冷的西伯利亚中穿行。

      1932年,斯大林发表讲话:“生活更美好,生活更快乐”,原本被贬为“颓废音乐”的爵士乐又被解禁,甚至还被纳入了苏联国家的音乐发展计划。在音乐发展计划的指导下,不仅成立了苏联国家爵士乐团,要演奏苏联作曲家创作的“红色爵士乐”。为了配合国家爵士乐团丰富曲目,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两套“爵士组曲”。它们和爵士乐并没有多少关系。

老肖弹得一手好钢琴

    《第二爵士组曲》创作于1938年, 由八首小曲组成。后来据考证,这些音乐大都源于老肖在创作电影音乐时遗落的手稿。老肖写过多少电影音乐,如果加上那些没有定稿和遗失的,估计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了。

    最有名的当然是第二号爵士组曲的第六首——华尔兹,音乐从一连串遗传自老柴的俄罗斯音阶开始,刹那间将你的心神引向俄罗斯辽阔而荒凉的土地,在那平缓的旋律间,弥漫着缓缓的一点恣意妄为,它们优雅而缓慢地旋转,深沉而克制,渐渐地消失在高远的天空。

    而肖斯塔科维奇则是用爵士乐常用的萨克风演奏来引出主题,令人感到的不但是俄罗斯广阔田野而且还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或许,肖斯塔科维奇试图借此表明他是个现代社会的音乐艺术家。

    不能确定《抒情华尔兹》是不是某一首未完成的电影配乐,不过它的确被许多经典的电影引用,比如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战争与和平》的舞会桥段,女主角娜塔莎在盛大的宫庭舞会上,等待着属于她的那一支舞曲,等待着人生唯一的舞伴。当然还有库布里克的《大开眼戒》中的引用,充满了反讽。

      乐曲的氛围一直在一些可以说是相反和矛盾的元素中跳来跳去,感觉其实是没有太多道理,不可捉摸。没有道理的这些切换大概是可以任意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让人欣喜,也让人恐惧,让人觉得很有趣。遗世而独立,这分明是一首失去了时空维度的孤独圆舞曲。

      强烈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是俄国知识分子所共有的鲜明特性。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为改变国家现况而不懈地努力,他们甚至发起过几次轰轰烈烈的革命,尽管失败,但是革命本身和后续的影响力蔓延到了整个社会,这种责任感的承担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俄国知识分子的这种责任感以及所承受的苦难在艺术家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听老肖的音乐,总让我想起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以“十月革命”作为历史背景,再现了那个时期社会的动荡、革命的坚定与残酷、知识分子的境遇与情感。《日瓦戈医生》写于1955年,不得不说其中凸显出了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勇气和责任。可以不喜欢这部小说,可以批评甚至批判小说主人公在大革命洪流中的软弱和多愁善感,但应该静静地倾听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可以指责他在苦难面前的无奈顺受,但应该对他的正直善良、怜悯心和对内心深处某种坚守表示敬意。行走江湖,靠的就是心软。

海报

    肖斯塔科维奇的曾祖父与祖父年轻时都参加过反对沙俄的起义活动,这为了自由反对专制的斗争血液流淌在他身上。如果肖斯塔科维奇能不受限制地创作、如果他跟着他老师格拉祖诺夫一起出走国外……我们幻想过太多如果,可有了这些如果,他就已经不是老肖了。

    无从揣测一个脱离了斯大林或者说苏维埃政权的肖斯塔科维奇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老肖,这原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当时代将肖斯塔科维奇安排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之时,就注定了这位天才作曲家被时代政治所裹挟的宿命,注定了老肖音乐中的矛盾、复杂、隐晦、讽刺与坚韧。

    一个人改变不了时代,但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像理想主义的日瓦戈医生,他带着心中理想和爱情不断流亡,看似悲剧收场,但他收获了生活和难忘的情感,至少还在战乱中救治了很多人。

  深入老肖的音乐就会发现,在宏大深邃、阴郁沉重的另一面,藏着许多并不那么“严肃”的元素,仿佛是孩子的恶作剧。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一特点实际上贯穿了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的创作,特别是在年轻时那些“一点都不宏大”的小型作品中,更是“玩”心太重。

晚年老肖

    1975年,在压抑的生活中,老肖,艺术史上最后一位古典音乐巨匠,也淡然谢幕。肖斯塔科维奇所呈现的近乎于成熟的浪漫,音乐中解不开的忧郁和沉重无关乎生与死,更无关于政治,那是老肖的内心独白,更是是任何年代艺术家的初衷。

    关于他和时代,他和领袖,他和女人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永远无法从历史留下的所有错踪复杂的记录、回忆与歪曲中,找到那个真实的老肖,然而只要你认真地沉入他的音乐,你就能感受到,某种遥远而真实的同步——它是老肖的,更是你自己的。

  每一颗敏感的心灵都在等待着爱人的答复、等待着知音的共鸣,老肖什么都明白,所以他会说:

“当我们脏时爱我们,

别在我们干净时爱我们,

干净的时候人人都爱我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