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想法

【评论】关于“日更”,我的看法

2017-12-30  本文已影响48人  秋斩年华

可以为了创作而日更,但不要为了日更而创作。

我自从2016年夏天在简书开始创作,一年多以来,写文一直不是为了发布而写,都是灵感到位、有的可写后才发出来的。前几天看到几位粉丝上千、赞数破万的大咖们有关“日更”的心路历程,我觉得我抱有的与之相左的想法,可以发出来与大家讨论。

好文章是“憋”出来的,好文章是经历垒起来的。如果非要每天都写一节小说、或是一篇影评倒还好,但假如非要每天都写一篇随笔、杂谈、情感类文章,可真的没那么容易。一个人无法知道自己何时会经历一件事,无法知道自己何时吸取了经验。所以假如每天都写一篇随笔的话,免不了重复与编造。此时,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日更而创作了,是不会有好作品的。

要说得广阔一点,“日更”令我想到了商业中一个相似的现象。以共享单车市场为例,作为一个尚在成长期的产业,却不断有人想插一脚分一杯羹。但结果如何?产业井喷期一过,之后只剩下收购、合并、倒闭,剩下摩拜小黄的赢家通吃。

所以说难听点,人们总是哪里火烧的旺就往哪里扑:共享单车火,那我也找资金做;在网上写文章火,那我也要憋出可写的东西;近几年全民运动也火,那我也要参加社区跑团去奥森跑个几公里……这些行为本质上和飞蛾扑火没啥区别——做这件事并不是出于主观上有多热爱,而是出于有人做这些做出了成绩,那我是不是也能做出成绩。

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假如抱有这种想法,请用力扇自己一嘴巴,告诉自己别做梦了。并且,假如你的出发点完完全全就是从众地往热点上怼,恭喜你,你成为了世间没有主观判断的麻木群众的又一人。

你需要抱有的想法是,我喜欢,那我就去做,甭管做这个的人多还是少,甭管做这个,是自己埋头干,还是能有一个社群将爱好者集中起来互相干,甭管我在这上面是否有天赋能出成绩。我喜欢,我就去做。


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我的第二个观点是,平台只是个媒介,是个工具,而不要把一个平台当作创作的依靠。

意思是说,写作的最初动力应源于内在,而非“知乎这个平台好诶,我要在上面写”、“简书这个平台好诶,我要在上面写”。正确的做法,是我写出了一个东西,然后该想发布的事情了,就打开简书、知乎、贴吧、博客什么的,哗啦啦粘贴发送。错误的做法,是我看着我的简书主页上好像没什么文章诶!不如我写一篇日记,当作在简书上有了作品就发上去?

这就好比:我早就积淀好了作品,然后找到一个表达的出口,便潮水般地高质量输出;与我还没有作品,但觉得这个出口外面的风景貌似不错,那就四处汇集一些水流灌出去,这之间的差别。做个比喻,将平台看作工具的做法就是一缸装满水的池子里塞进一根管子,水很自然地流出。而将平台当作创作的依靠的做法,就是一个空池子里塞进一根管子,然后随便等雨水落下来,就将这些水倒到管子里。两者的质量可想而知,我想大家都更愿意做前者。

所以日不日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池子里的水是否足够!与其盯着输出的那根管子,还不如关注自己的水量。

这在摄影圈里也有异曲同工的说法,“对出片来说,重要的是相机后面的头,而不是相机前面的头;大师拿卡片机照样出大片”,强调了内涵远比设备这些外在因素重要得多。

换句话说,假如在意的是外在因素,那就会变成“器材党”,变成知乎所谓的“逼乎”。真正的成绩,都是内在造就的。

最后祝大家在创作的路上,走到自己想去的那个地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