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

词牌介绍『行香子』

2019-02-25  本文已影响0人  傲若水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读书引”。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行香子·述怀》等。

词牌介绍『行香子』

词牌沿革

南宋程大昌《演繁露》云:“行香即释教之谓行道烧香也。行道者,主斋之人亲自周行道场之中;烧香者,熟之于炉也。”从南北朝开始,朝廷即举办“行香”法会。唐张籍《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调名本意即以小曲的形式歌咏拜佛仪式中的绕行上香。《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1][2]

《南史·王弘传》附王僧达:“何尚之致仕,复膺朝命,于宅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此调当为佛曲。此调当为重头曲,后段首旬当用韵,其余宋人之作多如此;苏轼七首后段首句不用韵,亦可。苏轼用于咏物、写景、酬赠、感叹人生。其另一首感叹人生之作:“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儒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成都卜肆,寂寞君平。郑子真、产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苏轼此词与“清夜无尘”词影响极大,确立基本情调格局,故多用以感悟人生哲理。辛弃疾四首具嘲讽之意,风格更为恣肆,如《博山戏呈赵昌甫韩仲止》:“少日尝闻。富不如贫。贵不如、贱者长存。由来至乐,总属闲人。且饮瓢泉,弄秋水,看停云。岁晚情亲。老语弥真。记前时、劝我殷勤。都休梦带酒,也莫论文。把相牛经,种鱼法,教儿孙。”此调亦用以言情,如洪瑹词:“楚楚精神。杨柳腰身。是风流、天上飞琼。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有许多娇,许多韵,许多情。十年心事,两字眉婚。问何时、真个行云。秋衾半冷,窗月窥人。相为人愁,为人瘦,为人颦。”宋蒋捷《舟宿兰湾》词意极为轻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芳悰、乍整还凋。待将春恨,都付春潮。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此调以四字句和三字句为主,间以两个上三下四之七字句法。每段前半和缓,结尾由一个领字领三个三字句而又流畅奔放。每结之三字句须构词法相同,而又意义连贯,意象优美,音节响亮,具语意回环之艺术效果,故使此调特色显著。纵观宋人之作多表达感慨、嘲讽、轻快之情意。[3]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以晁补之《行香子·同前》为代表。此调以晁词、苏词、秦词、韩词为正体,而韩词一体填者颇少。 按此五首字句悉同,所辨者在前后段起二句或押韵或不押韵耳。若杜词之或添字、或减字,赵词之减字,李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此词前段起句,后段第一、二句俱不用韵,晁词别首“雪里清香”词正与此同。又王铣“金井先秋”词亦与此同,惟前段第三句“几回惊觉梦初长”,不作上三下四句法异。 葛胜仲词前段第三句“渐老人不奈悲秋”,“老”字仄声。晁词别首后段第一、二、三句“芳尊移就,幽葩折取,似玉人携手同归”,“折”字、“玉”字俱仄声。

变体一,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以苏轼《行香子·冬思》为代表。此与晁词同,惟前段起句押韵异。 按晏几道“晚绿寒红”词及苏轼别首“北望平川”词皆与此同。又欧阳修词前段第三句“蓝溪水染轻裙”少一字,后段第三句“向越桥边青柳朱门”多一字。查张先集,刻前句作“蓝溪水深染轻裙”,后句作“越桥边青柳朱门”,仍与苏词体同,故不另录。

变体二,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以苏轼《行香子·茶词》为代表。此与晁词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韵,后段第二句亦押韵异。 按苏轼“一叶舟轻”词,晁补之“归鸟翩翻”词,晁次膺“别恨绵绵”词,葛胜仲“风物飕飕”词,赵师侠“春日迟迟”词,汪莘“策杖溪边”词,洪瑹“楚楚精神”词,黄升“寒意方浓”词,皆与此同。

变体三,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以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为代表。此亦与晁词同,惟前段第一句押韵,后段第一、二句俱押韵矣。 按辛弃疾“白露园蔬”词,刘过“佛寺云边”词,蒋捷“红了樱桃”词,张翥“水远天低”词,元好问“漫漫清池”词,皆与此同。

变体六,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以赵长卿《行香子·马上有感》为代表。此与秦词体同,惟前后段第六句各减一字异。 按《太平乐府》双调词,前后两结,一首“似梦中身,石中火,水中盐”,“是汉张良,越范蠡,晋陶潜”者,秦观词体也。一首“盼佳音,无佳信,误佳期”,“见人羞,惊人问,怕人知”者,即此词体也。

变体七,双调六十九字,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以李清照《行香子·七夕》为代表。此与苏轼“携手江村”词同,惟后结三句各添一字异,亦衬字也。[2]

变体四,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五平韵。以韩玉《行香子·一剪梅花》为代表。此与晁词同,惟后段第一、二句押韵异。

变体五,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以杜安世《行香子·黄金叶细》为代表。此亦晁词体,惟前后段第四、五句各添一字,第六句各减一字异。句中平仄亦与各家小异。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同前》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中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

前岁栽桃,今岁成蹊。更黄鹂久住相知。微行清露,细履斜晖。对林中侣,闲中我,醉中谁。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中中仄,仄平平。

何妨到老,常闲常醉,任功名生事俱非。衰颜难强,拙语多迟。但酒同行,月同坐,影同嬉。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冬思》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茶词》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黄金缕,密云龙。

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变体三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树绕村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变体四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一剪梅花》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剪梅花,一见销魂。况溪桥、雪里前村。香传细蕊,春透灵根。更水清泠,云黯淡,月黄昏。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幽过溪兰。清胜山矾。对东风、独立无言。霜寒塞垒,风静谯门。听角声悲,笛声怨,恨难论。

变体五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黄金叶细》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黄金叶细,碧玉枝纤。初暖日、当乍晴天。向武昌溪畔,于彭泽门前。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数株堤面,几树桥边。嫩垂条、絮荡轻绵。系长江舴艋,拂深院秋千。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烟。

变体六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马上有感》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骄马花骢。柳陌经从。小春天、十里和风。个人家住,曲巷墙东。好轩窗,好体面,好仪容。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烛灺歌慵。斜月朦胧。夜新寒、斗帐香浓。梦回画角,云雨匆匆。恨相逢,恨分散,恨情钟。

变体七

格律对照例词:《行香子·七夕》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一霎儿晴,一霎儿雨,一霎儿风。[2][4]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宋·晁补之《行香子·同前》

宋·张先《行香子·舞雪歌云》

宋·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宋·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宋·沈瀛《行香子·野叟归欤》

宋·黄升《行香子·梅》

宋·辛弃疾《行香子·三山作》

宋·刘辰翁《行香子·探梅》

参考资料

[1]  潘天宁.词调名称集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288

[2]  词牌行香子.搜韵网 [引用日期2018-02-09]

[3]  谢桃坊.唐宋词谱粹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71-72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