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寻连接词句,理清说明顺序《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物候学”这一综合学科的经典文章。物候学本身是一门综合运用气象、地理、生物、农学等方面知识的学科,作者在介绍这门学科时也特别善于多方联系,运用众多的事例来展现芜湖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从而将这门学科的特点介绍的清晰完整。
学情分析: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认识的逻辑顺序是基本一致的,这是贯穿于文章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但往往重结果,轻过程;对科学知识从何而来,科学思想是什么,不太在意。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逻辑混乱,缺乏分析推理能力;表现在写作上就是思路不清,层次不明。这篇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是训练学生逻辑顺序和科学思想的绝佳素材。
教学目标:理清说明顺序。
学法指导:七年级已经学过默读课文的方法:抓关键语句,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何为关键语句?这篇课文中的连接词句,就是理清思路的好抓手,第一部分可由教师指导、示例,第二部分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
一,农谚导入。“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些农谚,读起来朗朗上口,好读好记,就好像是大自然的语言,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聆听大自然说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方法指导:课文虽长,一定由几部分联结而成,如果能找到起连接作用的词句,就可以迅速理清写作思路啦。
如:“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他为物侯。”“这些”就是连接词,代指前面的种种自然现象。这三段合起来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是个连接句,前面讲为什么物候对于农业重要,第五段举了一个例子。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个设问句,也是连接句,表明第6~10自然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可见第11~12自然段,阐述了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这样文章眉目清晰,条理分明。细分的话,还可以看看这部分之间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
第一部分,先按照时间顺序,写各种自然现象。然后写自然现象同安排农事的关系,最后解释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先讲原因,再举例子,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读者容易理解。
第三部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几个连接词,帮助我们理清这部分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写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出,不论是着眼于全篇,着眼于部分,还是着眼于段落,着眼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大自然的语言》非常有条理,十分讲究说明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