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今天是30岁生日,也没啥特别的经历或者想说的。就是总有一种跨年龄的感觉,好奇又从网上搜了一下到底什么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是指人在三十岁前后建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做事做人的原则,如孔子三十立于礼。现代则多指有所成就。出自《论语·为政》。
这是《论语·为政》中孔子对于自己在30岁时所达到人生状态的自我评价。
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虽然不是人人都能做孔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语作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生活状态。
孔子概述自身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总结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达到人生状态。
孔子总结的人生状态,是一个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学识素养逐步提高的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这是本章的要点。
孔子的这个总结,对国人影响极深,被视为人生不同阶段所应达到的理想状态,至今还在广泛引用。
此处插一段冷知识。
孔子叫孔丘,其父叫叔梁纥,二者的姓名存在根本性差异。
这是因为,当时男子的名号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譬如叔梁纥并无姓,纥是名,叔梁是表字;孔子也不姓孔,孔是其先祖孔父嘉的氏称。
事实上,孔子的祖上姓子。后来孔子被尊为圣人,其后裔便以孔为姓,一直延续至今。
孔子由姓子到姓孔,其中涉及颇多风俗礼制,譬如五世亲尽、男称氏不称姓等,这些风俗礼制至今有一定的影响,我们日后再行分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树立人生志向,并努力学习相关能力。
十有五:十五岁。有,又的通假字,解作再加上。
志于学:树立人生志向,并努力学习相关能力。志,解作立志。学,解作认真学习实现志向所需要的能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学习做人与品德修养;二是学习文献典籍中记载的知识;三是学习各种技能并进行社会实践。
古人的教育是从幼儿开始的,幼儿教育称为“蒙学”,一般开始于四岁左右,学习认字、生活常识等简单内容。及至八岁,可入读小学,学习六艺、礼仪规范等内容。及至十五岁,可束发入读大学,修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等高级学问。
故而,孔子十五岁有志于学,并不是说十五岁开始学习,而是指十五岁树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
【三十而立】——到三十岁,确立了做事处世的态度和原则。
三十:三十岁。
立:本义站立不动,此处解作确立做事处世的态度和原则。
有一些注解把本句的“立”,理解作立身、立业和立家,从而把“三十而立”理解成为:三十岁就应该成家立业,创建自己的事业,组建自己的家庭。这种理解属于过度解读,不符合孔子的本意。所谓“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16.13),孔子所说的立,乃是思想层面的,是指确立符合礼制和社会现实的学识素养架构,与是否有事业和家庭并无直接关联。
孔子到了三十岁,经过前面阶段的努力学习,学业大成,构建了符合礼制和社会现实的学识素养体系(价值观)。外在表现则为,做事处世的态度和原则不再变动。
【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不会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
四十:四十岁。
不惑:不再被外物迷惑。不再被外物迷惑也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不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二是不被功名利禄等外物所诱惑;三是不被自己的感情所迷惑,即不感情用事。
孔子三十岁学业大成,再经过十年的磨练,他对当时社会环境及自身道德学问有了一个清晰的全面认知。基于这种认知,孔子凡事能洞见本质,明辨是非,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是以称为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到了五十岁,明白并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五十:五十岁。
知天命:本义为顺应被天道主宰的命运,此处解作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古人相信在冥冥之中,有一种称之为天道的力量,主宰着众生的命运。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都是早已被天道规划好了的。顺应被天道注定的命运,就是所谓的知天命。
孔子到了五十岁,人生经验已经十分丰富,能够敏锐的察觉到社会现实与自身才华的最佳结合点,知道怎样做才能令自身价值最大化,他把这种明悟,称之为知天命。
事实上,若去掉其迷信成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孔子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找到了让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方法。
【六十而耳顺】——到了六十岁,就能听得进逆耳之言了。
六十:六十岁。
耳顺:能听进去不合乎心意的言论。顺,解作合乎心意。
有一些注解把“耳顺”理解为:能听出言辞之外尚未说出的深意。这种理解比较牵强,不但没有体现“顺”的涵意,而且从对话中听出深意,乃是属于“不惑”的范畴,这种理解明显混淆孔子的人生境界。
孔子到了六十岁,思想涵养已然极高,能容忍“逆耳”之言,听“逆言”不觉得“逆耳”。也就是说,就是不管听到什么言论,遇到什么事情,孔子都已经能够宠辱不惊,淡然处之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到了七十岁,一切言行都不会逾越礼制。
七十:七十岁
从心所欲:指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同随心所欲。
不踰矩:不逾越礼制。矩,本义法则,此处解作礼制的规定。
孔子到了七十岁,遵行了近一辈子的道德礼制,已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他即便再自我放任,一切有意或无意的言行举止,都不会逾越礼制。
这是学问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己心即道德礼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行合一。
三十而立的年纪了,继续向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