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抓住三伏天好时机

2019-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儒门健康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农历七月二十           

      三伏天即自然环境中一年内阳气最旺的时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冬病夏治疗法突出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的疾病预防观,具有天、地、人相统一的哲学内涵。也就是说,在阳气最旺的日子来生体内的阳气,起到抵御日后寒气来袭的作用。那么冬病到底是哪些病呢?夏治又得怎么治呢?           

何谓冬病?何谓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症,是因为感受阴寒之邪,或其他致病因素而致病,形成伏邪宿根、经气脉络受阻、反复迁延发作,而致阳气不足,具有虚、寒、里、阴的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容易导致肺、脾、肾三脏虚损,表现为相关脏腑、肢体经络的疾病,缠绵反复发作,如咳嗽、哮喘、痹证、虚劳、泄泻等。               

       夏治,是指借助夏季三伏时节,机体及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借用大自然之“温、热”能量来温补机体的阳气,祛邪散寒,温通血脉,引火归元,应用药物贴敷、艾灸、中药内服、针刺、拔罐、刮痧、熏洗等多种方法,治疗上述“冬病”。               

       冬病夏治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祛除寒邪、扶正卫外的效果。           

八大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如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                   

7、骨关节软组织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关节疼痛等。                   

8、虚寒体质:主要表现为终年怕冷、抵抗力弱的人群。                   

        三伏天最流行的冬病夏治的办法就是三伏贴,非常方便且效果显著,看完上面这些介绍肯定很多朋友觉得:“哇!我一定要抓紧三伏天这个时间去医院弄点三伏贴试试。”这里要提醒大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贴三伏贴的!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不可以贴!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不可以贴!孕妇还有热性疾病、热性体质,体制壮实易上火之人不可以贴!       

       另外,无论取用那种冬病夏治的方法,都要注意结合夏季的特点,从饮食、起居方面综合调养。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因为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01夏季“暖宫”正当时                   

      痛经、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痛是妇科三大常见病,均可由子宫受寒所致,多有怕冷、手脚冰凉、小腹冷痛、经血暗有血块、腰酸、腰冷、足跟痛、关节痛等表现。那么“宫寒”为什么会引起这些症状呢?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来寒邪或自身体质虚寒,阳气受损,所以怕冷、手脚冰凉;寒邪侵犯子宫、经络关节,所以小腹冷痛、腰酸、腰冷、足跟痛、关节痛;寒邪导致血瘀,所以经期腹痛、经血暗有血块。           

        痛经、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痛,往往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属中医“冬病”范畴。“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之一。三伏天是全年中气候最炎热的阶段,此时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腠理大开,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热疗可以很好的治疗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祛除体内寒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情减轻、少发病甚至不发病。
           

02  慢性咳喘病提前治

        慢性咳喘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疾病均好发于秋冬季节,俗称“冬病”。这些疾病的西医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等,但这些药物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而中医在治疗慢性咳喘病方面有比较独特的优势。                   

        比如用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病,以两个时间节点为宜,分别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慢性咳喘疾病多因久病而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而在夏季或三伏天,机体的阳气充沛,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人体可借助夏季自然界旺盛的阳气,祛除阴寒之邪;且夏季人体腠理疏松,药物吸收迅速并易于深达脏腑而发挥治疗作用,中医认为应该利用好这个时节进行“冬病夏治”,及早防治。此时,再配以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使药物更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以疏经通络,温补阳气、补益脾肾、散寒驱邪,使气盛血旺,以利驱除深伏体内的寒湿痰瘀等阴邪,使人体即使到了秋冬寒冷之时,抗病能力和机体免疫功也能得到增强,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03皮肤病也可冬病夏治

      《黄帝内经》中提倡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法是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的规律,利用暑伏之季,人体阳气旺盛,毛孔张开,易使药液透达皮肤的原理,采用中药浸泡治疗可充分发挥疏通气血的作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祛除余邪,以在防治冬季皮肤病复发上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临床运用中药在暑季伏天治疗冬季易患的皮肤病最常见的有手足皲裂、鹅掌风、角化性手足部慢性湿疹、手部汗疱疹及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              

       以鹅掌风为例,它实际上是一种干燥皲裂型的手足癣,因病变的手掌、足底皮肤皱纹宽深、粗糙肥厚,形似鹅掌,且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瘙痒,故名“鹅掌风”。本病系由真菌感染所致,但临床上外用抗真菌药物往往疗效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患处皮肤角化肥厚,真菌隐匿较深,药物往往不能直达病所而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久则湿热化燥生风,不能濡养皮肤而生。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中药泡浴,源自临床悠久历史的验方“鹅掌风浸泡方”,主要由大枫子肉、地骨皮、五加皮、凤仙花、皂荚、明矾等组成,具有疏通气血、杀虫止痒的功效,亦适用于灰指甲、角化性手足湿疹、皲裂疮等。                               

       最方便且能对应自己的体质的针对性的三伏天治疗皮肤病的办法就是使用泡浴方来进行每日泡脚或泡澡。最省钱的日常保健杀菌的办法就是加入食醋来泡脚或者泡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