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非暴力沟通》- 第六章 请求帮助

2019-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庚

非暴力沟通

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
领读者:博庚

#第六章 请求帮助#

@作者说——

#提出具体的请求#

01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02 如果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

03 如果他们请求的是具体的行动,而非抽象的“公平对待”,那么,他们就较有可能得到满足。

04 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05 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请求他人采取具体的行动将揭示我们的动机。

06 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

#明确谈话的目的#

07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直接提出请求。

08 一些时候,我们也许只是说出我们的不快,却误以为别人知道我们想要什么。

09 如果我们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别人可能就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10 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

11 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

12 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当然,有时我们希望他人采取某种行动。

13 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请求反馈#

14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15 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

#了解他人的反应#

16 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我们常常会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a)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b)对方正在想什么
(c)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17 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请求与命令#

18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19 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听到命令时,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或反抗。

20 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那么,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

21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22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23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24 即使我们以适当的方式提出请求,有些人仍会误以为是命令。特别是当我们处于强势的一方,那些曾受过权威威胁的人尤其容易作出那样的判断。

#小结#

25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26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

27 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

28 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29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30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读后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