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练对话--好的问题是一束光,照亮对方的盲区
趁着暑假,我终于去体验了我一直好奇的“与教练对话”。教练一词来源于英文“Coach”,原意指马车,马车的意义在于它不能告诉你去哪里,但它可以协助你到想去的地方。国际教练联盟这么定义教练“教练作为长期合作伙伴,通过聆听、反馈、提问去激发被教练者的潜能和内在动力,为其自主实现目标、获取成功提供帮助。”
在课程答疑环节,我问唠哥,我与我的父亲对话总是很难,一方面是他的育儿观点有点局限,另外一方面是我总是无意识的评判他、预设他不懂他不会改。在一问一答中我再次清晰了父亲与嫂子是育儿冲突是他们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最后唠哥开启了灵魂提问,“你与父亲的对话是为了什么?”,那一瞬间我被touch到了,我貌似知道了一切跟父亲沟通的答案。虽然《关键对话》里也提过类似的观点,之前也学习过非暴力沟通,对我来说刚刚发生的一切并不算新知,但就像唠哥说的,“当你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就能给对方提供一个另外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可能就会触及到思维的盲区,去到内心的深处。”、“问题是一把钥匙,只有问题才能打开困扰自己的那把锁。”
对教练来说,提问是核心技术,我们要放下评判,保持好奇、无知和谦逊。要通过提问去启发对方真正的思考,不要给对方建议。我把我浅尝到的教练技巧用到我与朋友的对话中,陪伴她去解决相亲中的困惑, 也见证到她从模糊到清晰自己明天的答案和行为,结束后我问她“你更喜欢我的提问,还是建议?”,朋友说,"我更喜欢提问,最后结束对话时你给我提了一个建议,其实那个建议你在之前的提问中我就已经思考过了,聪明人是不需要建议的。” 是的啊,在对话的最后我忍不住提建议只是为了让自己确保“我有价值,我在真切的帮助我的朋友”,但实际对朋友产生帮助、带领她思考跟追寻答案的是提问。教练的确是门很伟大的技术,但怎么提出好问题呢,这是门技术,还需要深度学习和不断实践。
创问自创了对话的最小话模型:聆听、反馈、发问,在对话中的就是“同在感”。做同在感练习时我还蛮触动的,我们两两一组,看着对方的眼睛,深呼吸,听着唠哥的引导词“你是有能力的、你是有资源的、你是有资格的、你是有价值的、你是有梦想的、你是有能力实现梦想的、你能成为你想成为的人。”,看着我搭档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看到自己是有能力的,看到自己一路追寻梦想,看到自己一步一步在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作为教育者,我一直坚信相信的力量。我也时时提醒提醒自己要相信他人拥有达到目标的资源和能力,但我发现我有时只做到口头的相信,没有从内心坚定的相信,比如我朋友跟我说她不知道答案时,我会忍不住告诉对方我的建议。
2天的《与教练对话》课程,开启我对教练的探索,最近也特别有意识的应用教练技术去与身边人对话,然后对于教练的困惑更多了,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学习~
最后突然想起一个讨论,我们在做聆听中耳目心练习时,唠哥说心的练习不要去判断对方的感受,是要说自己的感受,说对方的需求和渴望。我当时也蛮困惑的,这跟正面管教里的练习不一样,正面管教会鼓励我们看到孩子的感受并说出来,“你很难过,因为哥哥弄坏了你的玩具,难过是可以的。”在过往的实践中,我也发现这个技巧是好用的。唠哥解答说,“方法不是唯一的,看你达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