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日
我努力回想今天发生的与工作和生活的相关事宜。努力为自己的生活找到蛛丝马迹,努力让自己告别内心的虚无。
起床,因为手机没有电而半夜惊醒,是第一次。嗜睡的症状依旧很难得到缓解,还好,清醒的时候一切都不影响。在床上坐着的时候,只是闭着眼睛想:年轻人,面对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难题:吃饭和睡觉。很长一段时间,坚决不允许自己叫外卖,因为怕自己忘记了即使是最基本的吃饭也是要付出劳动的。(我对父亲,每天6:00起床以及扫洒厅屋自律,50年如一日的坚持,佩服之至)
7:32出门,事实上,我行动的效率已经因为要轻手轻脚而减缓了许多。内心没有紧迫感的人,外界再逼都只是激起应激反应,两败俱伤而已。
7:57到达工作单位。因为有迟到的风险,所以内心会更紧张。因为紧张,忘记打卡,7分钟后才记起这件事情,然而已经迟到了7分钟。
分不同的颜色套垃圾袋;拖地、烧水、烫毛巾。这些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的事情,每天却占据着清洁工、家庭主妇、餐厅服务人员、以及我这个幼儿园老师的生活一部分。有可能你所看不起的细节,正是别人专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自此,我对母亲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佩服得想哭。重复的单调,每天面对一家人暴躁情绪的殚精竭虑,那究竟是怎样的日子,我很难想象。连带于此,我对厨房阿姨都多了几分敬重。
8:35左右从第一个孩子入园,开启了我们期待平静但又必将见证孩子喜怒哀乐的一天。有些呆楞的M;萌萌的Y;稳重和张扬较难把控的P;个性很是张扬的D;成就感极强的G。孩子们一个一个陆续到来,带着屋外的凉气,以及他们的有待跟朋友分享的趣事,还有对这一天幼儿园生活的期待。
馍片的清香占据了整个味蕾。豆浆机里豆浆还在不成熟的翻滚着。Y胃口大开,嗲嗲的声音里含着女孩的“娇气”,我们会萌到,也会担忧社会对于“男子气概”的期待是否对他有所影响。M是嚼几口便停下了呆着看门口,食物似乎不能勾起她的占有欲,慢吞吞喝完一碗后,在我的询问中,她告诉我还要一碗。对挽起袖子这件事情,她依旧心有抵触,“我不喜欢这样”,她紧张时,还会咬咬袖口,超长的袖口污渍倒是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衣服总是在摸爬滚打里蹭得油光发亮。她也还是依旧喜欢披散着头发,长长的刘海时常扫过眼睛,没有接受光照的额头会长成什么样呢?不知道哦,因为现在藏在厚厚的刘海下面。
R还是像昨天一般哭泣,很快平复下来的他很快融入孩子的活动当中。新加入的成员DE,似乎念叨了妈妈一会儿就开始和岚一起游戏。
五彩柔软的布、软软的小凳子、木质的玩具……刚来华德福的时候。我常常觉得我还是那个母亲在缝被褥时,躺在棉花里打滚的孩子,那一秒的温暖体验,似乎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很久很久,母亲似乎停留在那个时候、我也停留在那个时候。
孩子在自由游戏的时候,我显得很是迷茫和无助。那样热闹的场景,独立的无聊和加入的无厘头会让我左右为难。游戏着的他们脑海中有千万条线,一时总是让我难以理出头绪。这些时候,我总在不断面对着自己经历的贫乏和浅薄。(虽然有很多人安慰说,足够了,可以了,已经很好了。可我模糊得坚信,一个可以支持自由游戏的老师必须是踏踏实实的广博和深邃。)
L最终丧气的说到,“我感觉我们今天没有玩起来”。很多时候,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幽默风趣,可怜,我的游戏经历也是那般少得可怜。
晨圈、上午茶,户外活动……虽然,我对于这一切的感知似乎仍然显于懵懂之中。
可当我看见一个孩子用她全身的力气在挣扎的时候,她负气地躺在床上说“我今天下午要学好多,好累啊不想起床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在她用叽叽喳喳的行为冲击着我的心境时,我可以抱紧她而不是“攻击”或者“逃避”……这于我是多么重要,于孩子,我不敢妄求重要。不敢说她学得东西不重要,因为于知识那广阔的海洋里,我也是个贫乏的可怜人,我也在坚守和放弃间挣扎;我不能否认家长的知识焦虑,因为面对“成功”的非单一评价,不焦虑实在太难。
当大脑开始思考一些曾经逝去的虚无之时,又要面对极度贫乏的内在,因此不得不向外界索取的时候。身体又一次出现“情感痉挛”,喝冷饮、将自己缩成一团紧紧地抱住,告诉自己不要害怕、一切都会过去;直面自己的贫乏以及苛刻的后果在这一刻尽显。其实,每一件事情自是有属于“她”的代价,对于“能量守恒”的信守,我像个忠贞不二的死士。所以我告诉自己,没事,这一切都该是我所承受也必将承受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犹如我需要蜷缩起来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情感痉挛”一样,努力和外界去保持联系。
这一天,我告诉自己,“如果这个世界已经很难打动我,那么我应该选择紧紧抱住这个世界。”
————记于2019年12月5日
源自,一个努力想爱上世界的姑娘
也许,我们身上有许多过去的痕迹,触碰即会疼痛。也许,多痛几次也许会长得更结实也说不定啊……
【扫洒之意:
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篇。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意思是:子游批评子夏,说子夏办教育,教的学生,“洒扫、应对、进退”这几件事勉强还可以,不过这是教育的“末”,他还没有教人家根本。
过去的教育,主要是先教人格的教育,也就是生活教育。不管将来做什么,人格要先建立。所以,学子入校,首先接受的教育是“洒扫、应对、进退”这三件事。“洒扫”狭义地讲就是洒水扫地,搞清洁卫生等,其实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应对”是培养学生社会礼仪。这个很重要。一个人如果走向社会不懂礼仪,你将很难生存 。关于“进退”,比如走向一个新的环境,什么时候该你讲话,什么时候不该你讲话,什么时候该你出头,什么时候不该你出头,这是大学问,从小就要开始教。
一个人,在学校把“洒扫、应对、进退”这三门功课学好了,那走向社会,他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