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老司机上班这点事儿每天写1000字

你以为你是对的,但往往是错的。

2017-04-13  本文已影响176人  阿来顾问

1.

“我觉得(我)太学生思维了”。

有个学员给我微信留言。

她刚留学回来,加入了一个集团公司做HR。

周末她负责安排团队到东莞素拓,她原以为素拓后,大家各回各家,不用安排聚餐,结果老板临时说结束后要一起吃饭。

刚好遇上周末,素拓基地的酒店,都被预定完了。

领导也要去,很尴尬,不得不重新安排。

而造成这尴尬后果的,就是她理所当然的——“我以为”。

你内心想的,未必是别人内心想的,为何不问问?

2.

前几天,也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

我提前和运营的同事确认了,要修改好荔枝微课上的文案再推送课程。

然而,我看到第二天推送的依然是没有改的。

我很生气。

她回复我说:

“我昨天第一次用荔枝编辑课程,以为手机上修改不了。”

“我以为”不能,所以没去做。

你内心想的,未必是事实,为何不去试试?

3.

每个职场新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有过很多的“我以为”,我也不例外。

当年在为一家上市公司做咨询项目。

那是一个几百万的项目,董事长和总裁对项目都非常重视,每周都要在公司中高管会议上汇报项目的进展。

由于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非常严格,每周我都需要先把周报先发给他们对接的一个HR小伙,然后他在公司电脑里投影出来。

有一次,我站在会议台前,面对二十多个中高管,一下懵逼了——那小伙子把PPT发错了。

老板很生气,劈头盖脸把HRD(人力资源总监)骂了一顿。

HRD受了气,下来把我骂了一顿——自己讲的材料自己上台前不确认好。

那一刻我觉得很冤,明明是他们HR同事材料准备错了,能怪我吗?

然而,静下心来,我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不提前确认了呢?

因为我以为他会按照我发的材料准备。

好奇害死猫,我以为害死人。

从那以后,让我深刻明白:我以为的,未必是别人所想的,也未必是事实。

4.

“我以为”害人不浅。

“我以为”他知道,所以没通知,因此错漏重要的事;

“我以为”有多困难,然后故步自封,不敢尝试;

“我以为”他不喜欢我,所以默默地暗恋,错过了一段美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可以“我认为”,但千万不要轻易“我以为”。

“我以为”是在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想法和方式去做事,简单粗暴地套在别人身上,但很多时候却并不受用。

“我以为”犯了两个思维的错误,“我以为”往往都是误认为。

(1)先入为主

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给到别人,套在别人身上。“你以为你也是这样想的”,“我以为你知道”。

(2)思维惰性

懒得想,懒得试,理所当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以为自己懂了、会了,以为就是这样,或者没研究就以为:这个不能、这个不会。

“我以为”尤其在处理“是否/能否”等封闭问题上不能有。

对于“Yes or No”的判断题,只能二选一,对于当前情况一定要得到确定的信息(Make Sure)。

• 会不会

• 能不能

• 去不去

• 知不知道

• 明不明白

• ……

没有似是而非,没有模棱两可,没有“我以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追究和确认。

封闭式问题需要确定性

对于封闭式问题,一定要确定,有个准数。比如荔枝微课手机能否设置,素拓后要不要一起吃饭都是封闭是问题,都是典型封闭式问题,不能是简单的我以为。

5.

上周去一家外资公司做高管访谈,他跟我谈到一次事故。

有一次在安装设备的时候,起重机的钢丝突然脱落,几千斤的设备猛地掉下了,差点砸到人。一旦砸到人,后果不堪设想。

从那以后,虽然是位居高层,他依然每次他都要亲自去检查绳索是否扎实。

其实,是否用心地去确认(Make Sure)一个事,取决于你是否看重或在乎它,所以,归根到底都是态度的问题。

创业之后带团队,让我更加深刻的知道:

老板,非常喜欢听到的就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跟老板说:“我以为……”

这是极度轻浮的做法。

摆脱“我以为”,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1)换位思考

“我以为”是从自我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是世界,尝试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

• Ta知道吗?Ta会吗?

• Ta会怎么想?Ta会怎么做?

不确定就问问。

(2)向前一步

就像FaceBook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在《Lean in》中传递的Lean in精神一样,再向前一步,直到确认:

• 在沟通的时候,不要理所当然,不确定的跟对方在确认一下;

• 在做事的时候,不要自以为是,不确定的主动尝试一下,不要让思维限制了行动。

“我以为”,往往是误以为。

不要把你的世界,强加给别人。


职场大叔,一起聊聊职场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