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day9:考研日志 9
今日讲述音乐史:奏鸣曲和奏鸣曲式的故事
如果你听过贝多芬、莫扎特奏鸣曲,一定会觉得好听。为什么好听呢?因为有“故事”。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极富有严谨、逻辑性。音乐结构很规整,在各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规范。今天我要说的奏鸣曲和奏鸣曲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差的真的不是一点半点。
奏鸣曲,在16世纪时,泛指一切器乐音乐。这一器乐体裁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完善。到了17世纪,奏鸣曲分为室内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17世纪初,奏鸣曲是指由2把小提琴演奏高声部,1把大提琴演奏或羽管古钢琴演奏低声部,在乐谱上表现为3行谱的室内乐,因此也被称为三重奏鸣曲。而三重奏鸣曲再发展,就形成了大协奏曲。
室内奏鸣曲是主调和舞曲风格,它与民间音乐有更多的联系,主要在家庭里演出。(说白了就是室内奏鸣曲通俗易懂,偏通俗。)后来就发展成了今天意义上的组曲。
教堂奏鸣曲呢,在织体上较为对位化,结构上分为慢、快、慢、快4个部分。风格更为庄重。有一个叫科雷利的人,他把教堂奏鸣曲加以发展,定型为4个乐章,各乐章有了在速度、性质、结构上的对比原则,它直接影响了近代奏鸣曲的产生。
再到大协奏曲,有一个叫托雷利的人在三重奏鸣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写出了“大协奏曲”,即由一个演奏组(如提琴族的三重奏或三四把小提琴)和合奏乐队构成,拨弦古钢琴为其提供和声上的支持。这一体裁集中表现了巴罗克时期“协奏曲”这个词的竞争、对抗的原则含义。这个原则表现在演奏组与合奏乐队在色彩和力度上的对比与抗衡。
大协奏曲这一体裁的三乐章结构最终是由维瓦尔第最终确立的。代表作《四季》。
奏鸣曲式呢,它是指古典主义时期形成的,具有高度组织化三部分结构。就是我们今天在曲式中学到的一种曲式结构,它有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区分奏鸣曲式和复三部曲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看呈示部和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有无回原调。
说说我自己通俗易懂的理解,那就是,想想莫扎特贝多芬的奏鸣曲。一般都有4个乐章,但是这4个乐章才构成了一个名字,叫某某某奏鸣曲,而奏鸣曲式呢,可能就是这某某奏鸣曲中的一个乐章,其他的乐章就可能是回旋呀等等曲式了。
那为什么都要跟奏鸣曲相关呢?
请回看上面讲述的奏鸣曲发展历程。因为奏鸣曲是4个部分呐。
再换句话说,两个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一个是奏鸣曲式结构,一个是奏鸣曲体裁。奏鸣曲式只有这一种结构,而奏鸣曲体裁,下面包含了4个相同或不同的曲式结构。
瞬间感觉被啰嗦附体、、、哈哈哈哈哈、、、、、
读书笔记晚上写,明天发、、、、、、、、
以上就是今日的讲述。嘿嘿,今天难得更新早一回。
不找着急,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
昨日,大半夜的我许久没有睡着,于是打开微博,发现大家都在转发“一个中国”。很好奇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在昨日的金马奖颁奖晚会上,有一部影片的获奖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国家可以独立。
这一下,就炸开了锅。对于台独,我是真的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闹独立。难道我们国家不够好吗?我觉得我们的国家很好,我们的祖国很好。所以,有人坚决表明自己的立场,比如巩俐,本是安排好与李安导演一同上台颁发该奖,却坐着一动没动,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立场。
好一个大快人心的举动。
于是,从昨晚,到今天,微博上的明星,各个举足轻重的人物都在转发一个中国的图片,好像谁不转,谁就不爱国。
至少我认为,一个人想要成为正直的人,一定首先,要爱自己的国家。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才想要努力的去学习,让祖国变得更美好。
很多时候,还是不要言语,直接行动吧!
顺便想说一说,自己一直以来关于坚持的这个话题。其实我也不知道,当下正在进行的日更,可以坚持到哪一天。说不定,明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明天就放弃了。就像我干了好多事要坚持的事,总是就这样,走丢了。
今天学习音乐史,想起几个月前,和2个小伙伴说,从今以后,直到考试结束,我会每天更新一道中西方音乐史的名词解释的,当然,我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是有一天,突然断更了,然后,就这样吧。
很无奈,没有坚持下来的事情。好多。
索性,就不坚持了。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日更简书会坚持多少天,也不知道好的学习状态会有多久。
但是,我想尽可能的去做好一件事。从现在起,不迟。
就像跑马拉松,超越的不是别人,是自己。那就在跑的过程中,只关注脚下好了。
知道自己有一个目标和方向,途径也很明确,那就看着自己每天向前走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