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科玉律》心理学原则4: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2
3 感觉剥夺实验。在一项实验中,被实验者被尽可能地遮盖感官,带上眼罩、手套,处于绝对安静无味的房间,只允许最基本的吃喝拉撒,就是感觉剥夺实验。人们原本认为这会带来身心的放松和充足的休息时间,但实际情况却是,被试者通常在精神上就难以承受这种“无”的状态,相继放弃了高额奖金退出实验。
这对当代人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别说是感官全部被剥夺,即便是一天不带手机,很多人都有种“精神崩溃”的感觉。一些人为了提高专注力,会有“冥想”的习惯,其实也是一种主动的感觉剥夺。虽然参与者不会在物理上隔绝什么,但也会选择安静的环境,努力摒弃所有的内心想法和感受,这对初学者而言也很困难。
感觉剥夺让人难受,但同时也是调整心态,改变专注方向的极佳手段。有实验通过类似的方法将习惯吸烟的被试者封闭24小时,只播放吸烟有害的影片,而在实验结束后,一大部分人都彻底放弃了吸烟的习惯。电影《发条橙》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在一种“空白”无刺激的环境中,接受的唯一刺激会让人印象特别深刻。我们平时学习和思考也会自觉地选择安静、平和的环境,觉得这可以提高专注力。但如果从内心开始“放空”,结合更长时间的“隔绝”,或许能起到更好的专注效果。
4 酝酿效应。思考的中途,做些别的事情,反而更利于思考。这个中断的时间,就是酝酿的过程。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等待,其中有我们人力不可为的因素,努力到回报也需要等待,不可能所有事情马上发生。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大脑,有时人们却本能地感觉“当下的思考一定能当下得到结果”,或者说,最佳的思考是集中时间和精力的全力思考。但是,大脑和心智也不过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认知过程中,同样有“潜意识”这种人力不可为的部分。种下一颗思考的种子,让时间帮助其生根发芽,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学习,教科书上的一些小故事告诉我们,古代私塾的学生都是死记硬背,毫无理解可言。但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或许会感觉到,自己经常时不时地思考一些小时候强行背诵的经典篇目。这些记忆在当时并不能真的带来理解,但却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真的像植物一样茁壮成长。这种长时间潜意识的感受和思考,比第一天看书,第二天就得出结论的学习方式更加深入。有过中学语文考试经历的人或许还能回忆起一个场景,拿到试卷之后,马上看作文题目,即便不刻意思考怎么写,也会比最后写作之前再看题目要感觉踏实不少。
5 危难定律。我们总感觉难事催得特别紧,而简单的事的截止时间就宽松一些。这种感觉并不是完全的虚假幻象,而是由心理判断影响的。针对复杂的事情,人们容易产生紧张感,无头绪,在此类事情上的“认知地图”并不完善,因此总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就好像在完全漆黑的环境,总觉得“前路漫漫”,而明亮开阔的地方,即便很远,也觉得很近,所谓“看山跑死马”。
人出于畏惧和不了解,或许会错觉时间总是不够。而因为不了解,也有可能无法为计划制定合理的时间,导致时间不够用。因此,初学者常常信赖有经验者帮自己制定的计划,这不仅能给自己带来信心,也能知道每一步该怎么做,更合情、也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