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的锦言妙句,受用终身
1、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 《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3、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4、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6、 《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 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写。
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16、《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17、《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18、《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
19、《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20、《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21、《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22、《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23、《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24、《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25、《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26、《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27、《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8、《素问灵兰秘典论》: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29、《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30、《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31、《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32、《素问六节藏象论》: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
33、《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
34、《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35、《素问五藏生成》: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36、《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遊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37、《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38、《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39、《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40、《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41、《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42、《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
43、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44、《灵枢百病始生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45、《灵枢百病始生 》: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46、《灵枢百病始生 》: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47、《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48、《素问 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49、《素问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50、《素问 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51、《素问 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52、《素问 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53、《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54、《素问调经论》: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56、《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風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57、《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沖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58、《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59、《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60、《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61、《素问经脉别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62、《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
63、《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64、《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65、《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6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67、《素问咳论》: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68、《素问举痛论》: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69、《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70、《素问痿论》:治痿者,独取阳明。
71、《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72、《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73、《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
74、《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
75、《素问平人气象论》: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
76、《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77、《素问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为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为五虚。
78、《素问移精变气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79、《灵枢五色》: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於于心,以知往今。
8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8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写之于内。
82、《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83、《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84、《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太半而止,过者死。
85、《素问至真要大论》:微者逆之,甚者从之。
86、《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87、《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88、《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