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而生
意外间翻看了《皮囊》这本书,它一直是我当当推荐的好几本书之一,但自以为看名字就知道书大致意思的我,久久都没有翻看过它,恰好今日工作没状态于是中午翻了一翻同事刚被罚款买的这本书。
皮囊不是用来伺候的一下如饥似渴,前后五个小时硬生生的看完了这本书,要说它给我的启发或者教导总感觉模模糊糊词不达意,但内心总有阵阵道不明的心绪在缓缓流动,姑且在这个雨夜聊聊自己的心绪吧!
想我从校园迈出到现在工作快三个年头了,但我大学的生活多用来进行所谓的创业了,于大学生活的感受就是,玩玩游戏,喝喝酒有一帮总是意气豪迈的大学舍友了。创业两年失败到现在继续创业,从自己主导创业到随别人创业,这一路总感觉忙忙碌碌好似没有一刻去闲下来问问自己,意义是什么?
刚毕业父母让回到家乡,老老实实的做一名乡村教师或者公务员,但自己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倒不是什么梦想作祟,只是纯粹不想那么单纯的只为活着,总想着远方有未曾到过的世界,有未曾探索过的汪洋大海。就这样兜兜转转,也不喜欢受制于人便开始走上了这条九死一生的创业路。但无论自己独自还是现在一群人,每个夜晚自己总有一些彷徨的时刻,有对自己未来家庭的渴望,也有对模模糊糊的方向感到一丝丝迷糊。但对我来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不去想它,于是要么忙的沉沉睡去,要么通过电影游戏来轻轻的带过这些念头。就像《皮囊》中李大人说的话,你根本还不知道怎么生活,也始终没有勇气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所幸作者给出了解答,或者更准确的说作者让我开始了思考。
年少的人或许和我一样都曾追问过生命的意义,只不过有的人不曾停歇的去探索,而有的人在琐碎的生活中也就忘却了追问,好似生活就是这样哪里有什么意义,一步一步走就行了,糊涂的过,糊涂的活,到最后糊涂的死,于人世间的意义或许只是亲朋好友偶尔提过的一个名字。当然我们最后也是一样,不论怎么样的人,到最后都化成一捧沙土,时间轻轻一抹,尘世间也了无痕迹。但这个过程中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作者因为身边亲朋,家人的陆续离世,开始细细的探索回归。
是的,年少的我,像极了坐在欲望的车子里,不顾一切的随着这滚滚被尘世认可的车辙徐徐前进,虽自认为自己走的不一样,比那些老老实实没有自己想法的人强多了,但细细发现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愚人自乐。自己又何尝不是抱着一个,将来一日能衣锦还乡站在人前的目的呢。但此刻想想世俗也好,追求也罢,不过是满足一具皮囊的产物,被皮囊包裹的心才是真正重要的人生。只有在心亮着的时候,皮囊才会被照亮。
猛然想起我的奶奶,她老人家一辈子没有读过书,但我初中时为我整整的做了三年饭,那会为了学习寄宿学校,老人家每次都拎着为我做好的菜,慢慢的走进我的学校,亲手将饭菜送到我手上,然后嘱咐一句好好吃饭就走了。三年里未曾断过我一顿吃喝,无论风雨,总在那个特定的时候将饭菜送到你手上。我一直很感激她,常常给她买衣服给钱给好吃的来感激她。可每次给她的钱她都攒上,她眼睛不好,一个眼睛坏掉了无法手术的那种,但每次她存好钱都给我说,我要慢慢攒将来给我看眼睛,有时也会说万一我那天走了,你要记得我的钱放在哪里,自己记得拿上别给扔了。每次我都说奶奶你的眼睛会好的来安慰她,就说你的钱你想吃啥我给你买,不收你跑路费。但我时常觉得对老人家还是亏欠的,其实奶奶最需要的是陪伴,我爷爷一次晚上脑溢血走后,从此就剩她一个人了,奶奶见我总是和我聊家常琐碎,张家长李家短。起初慢慢听着,后来也就烦了,奶奶一说话我就躲着她,不愿意听她唠叨,这些年偶尔回家,听奶奶说话,常常她就不说了,或许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在和我唠叨新鲜事了,或许她害怕我烦她,不说话只想静静地有个人陪她。奶奶不会玩手机,不识字,有时候想想那么多一个人的夜晚她是怎么熬过来的,世界总是变化的很快,我们年轻人常常都应接不暇,浮躁烦闷,她是如何做到的?于是给奶奶打了个电话,我问她你夜深怎么熬的?奶奶说,没有熬这一说,生死对她来说很近了,但每次她都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地上的一砖一瓦,墙上的每幅画甚至院子里跑的狗啊,猫啊。墙外路上走的人说的话啊,她都那么熟悉,她没有感到寂寞过。我知道奶奶说不出那些表达她心情意思的词语,但慢慢平常的话语中,我体会到的是岁月给她的安静。换句话说,她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要做的事,剩下的就是听听狗叫,喂喂猫,一日三餐偶尔用一只眼睛看看太阳。没有欲望遮挡的心就是这么安静。自认为自己读过好多书的我慢慢觉得羞愧,老人的状态是自己未曾体会过的。就像作者的阿太说的,这局皮囊束缚我的太多了,要是没有它我多自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皮囊是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
最后,借用作者的话,人各有异,这是一种幸运。一个个风格迥异的人,构成了我们所能体会到的丰富的世界。但人本质上又那么一致。这也是一种幸运。如果有心,便能通过这个共通的部分。最终看见彼此,映照出彼此,温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