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学习的黄金法则——深度工作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云1623

你没有这样的经历:

有一天,当你到了一杯水,拿起一本书,坐在舒适的沙发上准备好好学习。

微信上不断冒出新消息,钉钉上老板又临时给你布置了几项工作。

看了一会儿书,觉得自己需要休息一下,打开微信/抖音/微博/淘宝/哔哩哔哩不停的上滑。

一个上午过去了,一个下午又过去了。

到了晚上,你才发现今天一共看了两页书。

你得出一个结论,我果然是一个学渣。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没有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没有办法动用全部的认知来完成一件事。

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

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常处在“肤浅工作”的状态,我们往往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

我们为什么需要深度工作呢?

作者认为,有两种人注定获得成功: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以及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而深度工作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这两个目标。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作者借鉴了“刻意练习”的做法:

全情投入到技能提升,并且根据反馈调整自己的方法,保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

根据神经科学研究,我们长时间专注的工作是通过反复利用同一大脑回路,使技能在大脑中被固化。

这种固化依赖于长时间保持专注,避免干扰。

而这正是深度工作的工作方法。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作者提出一个生产力公式: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也就是在长时间无干扰的情况下批量处理重要且困难的智力工作。

我们之所以无法在工作质量和速度上获得提升,是因为我们不断地被迫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受限于我们大脑的思考方式,当我们的任务发生转换时,注意力并没有随之转换。

因此我们应该用更符合大脑思维方式——单线程模式——来思考和工作。

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深度工作法则在学习中的运用

在我看来,深度工作和“深度学习”是一样的,都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挖掘自己未被发现的潜能。

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活动在大脑中的神经反应是相似的,它们都能快速促进神经元突触的形成。

找一个专用于深度工作的场所

找一个适合的工作场所有两层含义,一是找一个特定的时间或地点用于完成深度工作,二是学会说“不”。

《深度工作》作者给出了工作室的最佳建议样式:每一个小室拟为 6英尺 × 10英尺大小 ,有很好的隔音墙保护。

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地方,当你坐下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全情投入,不被别人干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会打开番茄钟,带上耳机或者隔音耳塞,把自己封闭在一个无形的工作室中。

这样也是在提醒周围的人:请不要打扰我。

相信我,这样的做法可以在很多时候减少你向别人说“不”的机会。

另一个说“不”的好办法就是,把手机调成勿扰模式,并且和请你帮忙的人说:“我现在没有时间,1个小时后再帮你可以吗?”

除非是很急的并且非你不可的工作,别人大多会选择找其他人帮忙。

分化每一项目标,分别突破,短时间内极大的强度投入

这个方法来自于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西蒙:

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只有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1、选择一门学问

2、拆分这门学问,直到你能轻易学习

3、持续学习,各个击破。

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垫底辣妹》

在我看来,村花饰演的女主工藤,正是应用了这一法则,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整个高中知识拆解到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然后花一年的时间以极强的工作强度投入,最后从垫底考上了超越清华、北大的庆应大学。

拥抱无聊、摒弃肤浅,收获延迟满足

不要不断分心,要不断专注。

使用令人分心的网络工具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减损你大脑专注的能力。

实际上减损这种能力的行为是,稍有无聊或遭遇一点点认知上的挑战,就从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转向高刺激、低价值的活动,这使得你的大脑不能容忍没有新奇性的东西。

——《刻意练习》

培养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

远离社交媒体,至少在需要深度工作的时候是这样。

朋友圈那么多的无聊消息,微博那么多水军新闻,抖音上那么多“土味吃播”真的是你的精神寄托吗?

沉迷于感官享受的你,在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是不是感觉怅然若失?

韩寒有一句话叫: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暂时的欲望而放纵,要克制自己以便获得延迟满足。

学会放松,大脑是一刻都不停止运转的机器

大脑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时刻都不会停止运转。

不管你是工作、学习、吃饭、睡觉、打豆豆,大脑都在飞快的运转,不管是显意识还是潜意识。

当你把工作目标从一项工作转到另一项工作时,大脑并不会立刻转换过来,而是沉迷在之前的那件事上。

所以我们不能频繁的转换工作项目,而是要学会休息和放松,保护好我们单线程的大脑。

前文提到番茄钟就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大脑放松的办法。

根据《深度工作》作者所述,一般人每天能投入到深度工作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

所以我们要把需要深度工作的事项安排在这四小时中,而把肤浅工作放在4小时之外。

一定量的肤浅工作时必要的,你要做的是避免每5分钟看一眼微信,而不是永远不回复重要的信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