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论读书社会热点

这3个问题,让你不再为焦虑付费。

2017-03-11  本文已影响92人  龚慢慢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付费学习”这个话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订阅各种付费专栏,以及收听各种直播来进行学习,用很流行的一个词来描述就是“为内容付费”,这个概念被炒得越来越火,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论

从这个话题引申出的一个讨论是,我们到底是为自己的焦虑付费,还是在为知识付费?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首先得意识到一个事实,这个时代知识在爆炸式增长。

还需要想清楚三件事情:1.学习的目的是什么;2.大脑是如何吸收知识的;3.有效的学习长什么样子。

1.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的目的本质上当然是为了提升自己,改变现状,通过不断的学习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让人对自己的处境以及对自己本身更加满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会出现哪些行为呢?

1.1 真的学习

所谓真的学习,就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这也是每个学习者都自认为是的状态。怎么来分辨你是不是真的学习呢?一个原则就是,是不是有目标,真的学习是带着目标的学习。

举个自己的栗子,比如说,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我觉得总在买衣服可总是觉得缺什么,衣柜虽然满着,但总是有一多半的衣服是永远都不会穿的,每次打开衣柜就觉得很糟心,我希望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个麻烦,改变现状。

首先我会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就知道了,自己本质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了解自己的穿衣风格,精简衣服的数量,减少每天考虑穿什么的决策时间,让生活更简单,这就是我的目标。

有了目标之后我的行为就是:上网了解别人都是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的,通过学习,对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个规划。首先,通过找一些文章学习,来了解自己的穿衣风格;其次,学习《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根据书中的建议以及自己的穿衣风格来扔衣服,整理衣柜;最后,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剩下的衣服做一个清单,补充没有的衣服。这样,我的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反观整个过程,每一步的学习都是带着目标的,所以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筛选,过滤掉了很多没用的知识,减少了很多的无用功。带着目标的学习明确而有效。

1.2 假装在学习

所谓的假装在学习,本质上就是自欺欺人,这种行为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了骗过自己,给自己“努力”的假象,让自己安心。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但这种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假装在学习的表现就是盲目地为学而学。

举个栗子,关注20个微信号,每天下班后花两个小时一篇一篇地看更新的文章,然后每天被自己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宝宝好努力哦~注意我们的前提是“没有目标”,所以这些文章是没有主题的,包括各类A先生B小姐、美食、新闻、八卦、学习的内容,所涉及到的面相当广,感觉自己分分钟要变博学家了,然鹅,睡觉前却再也想不起来今天看到过什么,这些知识竟然都调皮地跟自己玩起了捉迷藏。amazing。。。明天还怎么好好地跟小伙伴们去装×

没有方向为学而学,见到知识就使劲往自己脑子里塞,不对知识进行筛选,在知识爆炸增长的这个时代,这种行为的意义有多大?知识永远是学不完的,你怎么能确保学到的这丢丢知识,误打误撞地就能在未来帮你走上人生的巅峰?

当然,如果说是为了修身养性消磨时间,就当上面说的是废话。但是我依然相信,抽空去学习的人,对学习这个行为所能带来的结果,还是有期待的。

思考“假装在学习”这种行为的动机,就会理解为什么说部分人是“为焦虑付费”了,既然学习不能为你带来任何收益,那么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很难说不是给自己一个“努力”的假象来平息自己内心的焦虑。

而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归根究底在于从小接受的鸡汤式教育太多——“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努力了就会成长”,虽然经不起细细推敲,但也奈何不了从小到大家长说老师说boss说,被洗脑了这么多年,好像已经默认它是真理了。

举个小栗子,其实想想,凌晨四点扫马路的阿姨们哪个不比你努力,就会明白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这种想法并不靠谱,没有目标的努力并不会帮你改变现状,也不会为你带来什么质的提升。

所以既然要学习,就要真的去学,做到“有目标地学习”。这也牵涉到一个思维,就是“以终为始”,放到“为何而学”的这个语境中,理解起来就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奔着什么去,直面自己的问题,直面自己内心的诉求,想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就去提高思维能力,想提升技能就去提升技能,没有目标的努力不可取也不值得提倡努力”绝不是目的,“努力”也同样不应该成为浪费时间的借口。

既然明确了“道”的层面上的东西,那么在“术”的层面上,理论上我们是如何吸收知识的?

2.我们是如何吸收知识的?

吸收知识,也就是把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大脑里,这包括两个过程:对知识的记忆和对知识的读取应用。

2.1 记忆知识

在记忆知识这一点上,我们的大脑做出的决策就相当高明了,进入大脑的知识会先被放入短期记忆库中,如果大脑判定某条知识是有用的,这条知识就会被放入长期记忆库里,放进长期记忆库里的知识很难被忘掉,而短期记忆库里的知识很快就会被大脑给清理掉。而大脑判定一条知识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取决于这条知识被调出使用的频次,调出的频率越高,越难以忘记。

2.2 应用知识

应用知识,就是大脑把知识从记忆库中调出的一个过程,当学到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结构的时候,调用知识会更快,应用知识也会变得更容易。就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因为排放地有规律,用的时候找书就会很快很方便,但是如果把书全都杂乱无章地堆在地上,想要找到一本书,恐怕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这也是在进化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淘汰,筛选出的对信息最优的处理策略。

人有五识,眼睛、鼻子、嘴、耳朵、皮肤,每个器官每时每刻都在往大脑输送大量信息,大脑经过判断,把那些判定为有用的信息保留下来并长期记忆,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把那些判定为没用的信息及时清理掉,这样,就保证了大脑的高效运作

大脑把某些场景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和这些场景联系起来,看到这些场景,自动地调取出相对应的知识,这样就减少了决策时间,减少了能量消耗

每当这种时候,都不由地会对造物主的精妙感慨一番。

看到这里,就知道大脑所判定的有用的知识,就是我们经常会调用的知识,那么经常会调用的知识都有什么共同点呢?——就是那些能决定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思想的知识。用大俗话来描述,就是那些被我们“理解了”的知识,“理解了”的知识就会常驻我们的大脑,很难被忘掉了。

只有理解了,知识才算是真正地被大脑所吸收了。

所以说看到知识和吸收知识是不一样的。本质上说看到的知识,它仅仅是一堆信息,而理解到的知识会影响人内在的思想,并转化成能力,改变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为了理解知识,在实用的的层面上,我们就需要探索,究竟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

3.有效的学习长什么样子?

将以上的两个理论应用到实际中,相对应的,有效的学习其实也应该包括两点:1.实践;2.形成知识体系。

3.1 实践

“实践”很好理解,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马上应用起来,让大脑知道这是有用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我们记忆得更深刻,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条知识。

就像我们新学了一道菜,想要记住这个菜的做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实践,实践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记住做这道菜的步骤,并且还会记得很深刻。

3.2 形成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体系”,就是有意识地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系统,把新学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便于记忆,便于读取。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推崇不要刷网上碎片知识,而是应该去系统看书的原因,碎片的知识是不成系统的且杂乱的,而系统的知识,知识会被放入大的架构中,每个知识会进入自己的归类,知识和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样在用的时候,知识会更容易被读取,会更容易被想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掌握知识的全貌。

此外,在看到或想到其中一条知识的时候,其它的知识同时会被顺带调出,这样也会促进记忆的加深。

三个问题都阐述完了,但是究竟怎么样做,才能不再继续为焦虑付费?我们需要做最后的思考。

4.最后的思考

“有目标地学习”和“有效的学习”究竟是什么关系?

上面我们从“学习的目标”讲到“大脑吸收知识的原理”再讲到“有效学习的方法”,试着把这三个部分头尾连起来看,有意思的事情又发生了。

想象一个场景,当我们接受了一些信息,觉得“哇!我今天又学到了很多,宝宝好努力~”,在陷入深深的自我陶醉的时候,我们赶快开开心心地用上“有效学习”的两个小方法,来检验小方法靠不靠谱~

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咦,这个东西好像很有用,但是现在实践不了哎~”“哎呀,貌似这条信息归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呢,要不再搭一个架构吧~”“等一下,我为什么要学它?!!!”“等等,我为什么要搭架构?!!!”

其实这时候就会发现,用“有效学习”的两个小方法来对知识进行吸收的时候,其实也是对目标的一种检验,当发现知识很难实践、很难纳入体系的时候,很大原因是由于对学习没有目标,这时候就需要警觉,我们是不是正在试图吸收一些没用的知识,是不是“假装在学习”。

“有效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关系,似乎是有效的方法会让学习目标更清晰,而清晰的目标会让学习更有效,它们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学习者就真正地在提升。反之,没有目标的学习会使得学习效率低下,而学习效率的低下让自己根本不去想目标这回事,形成一个负向循环,学习者会陷入“假装在学习”的假象中,做着无用功,来麻痹自己。

所以久而久之,随着循环一次次地加强,就会出“马太效应”“幂次定律”“二八效应”等等等等等,由思维所导致的差别就会具体体现在一个人的状态行为能力等方方面面,所以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世界就变得多姿多彩了。

到了现在,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自己是为知识付费还是为自己的焦虑付费了。那么如何做,才能做到不再为焦虑付费了?

本质上,我们的消费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在消费的时候,最好能有意识地思考,本次消费的动机是什么,这次消费是想要满足自己的什么需求?是因为这些知识真的能满足我的成长需求,还是这种消费的行为可以掩盖自己的惰性,包装出一个“努力”的外表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不要盲从,每个人对学习的期望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看小说,有的人是奔着学习作者的写作套路去的,有些人迷信看书能帮助自己提升,打开小说,自我陶醉。同样的行为,由于背后的期望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千差万别。

所以在努力了很久却没有长进的时候,正确的姿势不是继续给自己打一堆鸡血喝几盆鸡汤,而是应该停下来看看,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自己选择的路是不是正确。

在这个营销满天飞的混乱时代,更需要冷静下来,不盲从,去思考事件之后的本质,做到对自己的现状、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清晰的认识,独立地思考,拨开迷雾,找到自己的路,并坚定地走下去。

欢饮关注微信公众号“慢的成长之路”

掉坑里了?

没关系,坐下来谈谈方法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