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书APP无法代替我们阅读?

2023-07-2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涛爱思考
21df6dd767d437b28cbed8fbef20c8c6.jpg

(全文字数:1370字,阅读完大约需要4分钟)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大家好,我是王同学。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听书APP,有的可以帮助我们每周听一本书,有的可以帮我们每天听一本书,而且基本都是读书高手带我们,这种便捷似乎让一部分人已经丧失了亲自阅读一本书的兴趣,但是王同学想说的是,听书APP根本不能帮我们读一本书。

读书和学习有一个从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想跳过中间的厚,而由第一个薄直接跨越到第二个薄是办不到的。一位过来人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后面的薄是什么,这可以缩短我们中间厚的过程,但我们必须要经历厚的阶段。下面,我们分别来说说“第一个薄”,“厚”,以及“第二个薄”分别代表什么?

“第一个薄”代表我们刚刚进入一个领域或看一本书,只能从最简单的学起,最基本的原理,最基本的框架,学完之后我们可以说个大概,在外人听来,我们对这个行业多少有一些涉猎。这是一种基于简单输入之后的浅薄认识,此时的知识是由几个大块儿构成的,整体比较粗放。

“厚”代表我们在进行简单输入之后,需要动用更多的工具去加深理解。比如,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拉出框架,整理思路; 按照不同的线进行逻辑整理,把道理和脉络想清楚; 阅读不同人对这本书的理解并进行思维博弈。总之,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高强度的思考。这还只是简单的读一本书,如果我们想要学习一个领域的具体知识,比如营销,做产品,或者其他具体的实操类知识,仅仅看书绝对不够,还需要我们躬身入局,亲身遍历各种情况,发现各种分支,甚至还会发现一些例外情况,然后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是对读书的思考,还是对具体知识的实践和反思,都让我们对这方面的理解更加细致,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将之前大块儿的知识切割成细小的颗粒,我们对知识的颗粒度增加了。

“第二个薄”是我们已经将知识切分为细小的颗粒之后,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归类整理,删繁就简,重新组成了适合我们知识体系的几个大块儿,他们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知识系统当中,甚至是习惯当中,此时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说个大概,而是融会贯通,甚至结合自己的思考和亲身经历讲出来——我们可以随时将大块儿的知识切分成细小的颗粒,也可以将细小的颗粒组成不同的大块儿,信手拈来。

人们之所以喜欢通过APP听书,一部分人是想边听书边做别的事情,节约自己的时间,还有的人是觉得读书更加轻松,自己没有看书的毅力,听一下好歹算是知道了大概。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听书都只是一个处于极浅层次的学习。对于我们想通过看书学习,提高认知甚至是赚钱,这种方法远远不够。

当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休息的,当听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也是休息的,而在看书的时候,我们的大脑是主动思考的。所以,听书APP不能帮助我们阅读的核心原因在于听书无法帮助我们思考。说他无法帮助我们思考,甚至还有点夸他了,王同学甚至怀疑他能不能帮助我们完成“第一个薄”,按照王同学自己的经历,听完一本书,能说出这本书的大概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就这还需要认真听,边听边想,如果手里一边还做着别的事情,千万不要对效果有太大期待。

听书APP适合我们入门使用,作为阉割版的阅读习惯或者帮我们快速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但是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的话,便不该了。

自知,重基础,专心致志
王同学
2023.7.23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