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一切发生,记得做一个勇敢的人就好

2024-05-23  本文已影响0人  默然行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年轻的时候错过了很多的学习体验的机会,到了我这把年纪,后悔不已。本着“活到老学到老”,我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再去回炉再造了。

一把年纪了,或许什么都放得开了,更想多体验一些在我的狭小圈子之外的事物。在无界学堂,随大流我去做了推广课程的大使。以前如果让我在朋友圈去推广什么的,我可能真的不好意思。我的朋友圈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发东西更新了。

如果换以前可能会有所顾忌,想这想那的。可是当我有了自己的推广二维码,才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就那么自编了话术,发了很久以来的第一次朋友圈。而且昨天还写了推广软文放在了简书和某条上。

不管有没有人点开,我终究是真的发了朋友圈,好像还很自然。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有多担忧。我不单单是在简书上发了推文,我还心血来潮,跑去某条,把推文当成第一篇某条文章发布了。从此某条就要开始启程了?!

我的某条后台显示我的创作时间已经有1117天,那就是3年前。其实我用另一个号注册某条的时间可能更早些。应该是在加入007不久之后吧,还做过一次培训,可是那时候我并没有抓住机会。那时候只是一味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寄居在壳里,被动地按部就班的做这事情。

自己回想一下,当年真的错过了很多自媒体HL期。如果继续沉浸在过去,还会错过更多。但是顿悟过来为时也不晚。我现在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等我退休还会有大把的时间,我可以慢慢的畅游那些自媒体的平台。现在我只需要大量的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就可以了

《小满遇见520》那篇文章,我分享给儿子看过之后,我想我们之间的沉默和隔阂应该翻篇了,至少在我这里是过去了。

今晚儿子给我打来了视频电话,那会儿我正在跳操。我还没问到儿子最近怎么样的时候,儿子跟我说:“跟你打电话就想跟你吐槽一下,跟你唠一唠……”我的心“咯噔”了一下,也悬了一下,又恢复了自然。我也在慢慢地适应和长大的“千禧宝宝”的相处,慢慢的改变自己。我希望自己不要太先入为主,太自以为是,继而倚老卖老。先听孩子怎么说。

儿子说他最近压力很大。我心里说,我就最怕听到你说你压力大。感觉儿子上班之后啊,就没有过压力小的时候。他不是在找工作的路上就是在压力大的路上。我且听他在吐槽他的工作吧。

跳槽到新的公司,这已经是从卢总公司辞职以后的大半年时间的第四家公司了。因为他的上家公司已经开始交社保了,所以他的身份也不再是应届生的身份了,也就没有了实习期。现在的身份就是有工作经验的。

进入新公司才两个星期。在和团队完成第1个案子的时候,好像跟团队的合作不是很默契,他毕竟是从品牌策划过渡到互联网公关,步子是跨得有点大。我不太清楚现在这些工作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发挥着我最大的想象力,结合电视上那些大公司里白领去想象他的工作。

他在谈论他们的案子是过了,但在复盘的时候,他好像还不能适应现在的方式。每人复盘5分钟,他前面4分钟都在讲源头和底层逻辑,结果很显然和他们格格不入。很明显儿子很焦虑。他想要一个月之内过适应期,想要转正比他想象中要难一些。

他们组里有5个人。都是年轻人,其中有两个女的,一个男的比他早进公司一个月,还有一个进公司两年的员工。他感觉他被孤立了。那两个女的和那个男的交流多一些,老员工自成一派,他好像跟两边的人都搭不上话,他也不想一开始就站队。毕竟他才进公司两个星期。人家好像对他爱搭不理的,他不知道哪里得罪了他们,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他复盘的案子没过,同事关系僵硬,使他很挫败。我太想给他指导了,可是在我有限的认知里,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来开导他。我只能听他说,只能“嗯,嗯”的回应着。我也感觉到一种挫败感和无力感。不能给到孩子更大的帮助,是我做父母的失败。

我清楚的意识到这是一种负能量的传递。我得鼓励孩子振作起来,可是说出的话都成了,孩子不爱听的,让他反感的话。都快要提高分贝来怼我了。很尴尬的聊天。经验主义者已经不适应于当下了,很多的东西都需要本人去体验,去经历。

我也想,像《我的阿勒泰》中李文秀的母亲那样,洒脱的引导着孩子。“没有人用,没有人吃,呆在这大草原也挺好的。”我想要解除孩子的后顾之忧,问他最差的结果是什么?儿子说最差的就是不适应公司,自己辞职走人。我说:“所以不要有那么大压力,大不了再下一家公司……”后半句“大不了我养你”我没敢说出口。我真怕我承担不起,反而害了孩子。虽然我知道孩子不是那样的人。

有些家庭教育多少也会传承一些。可能从小我在我母亲那里也没有得到过多少安全感吧。记得我高二的时候,有段时间几次考试下来,压力特别大,情绪特别低落。有一天晚自习后,等我妈也忙完了。我跟我妈说:“妈,我不想念书了。我不想再上学了,我学不进去……”我妈愣在那里好几分钟没说出话来。她既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黑着脸说:“你不念了你干啥啊?好坏得把高中毕业证拿了吧。先念着吧。念啥样是啥样吧。”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我想那时,一个拥抱可能是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吧。现在想起那段,我都泪目了。从小我是母亲的骄傲,也是她的希望。当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三姐妹也陆续长大成人,事情越来越多,母亲已没有再多的精力和时间分给我。那时我需要的是什么?可能更多的是母亲的陪伴和一个安慰的拥抱吧。

多年后当我做了母亲,经历了一些事情。我能体会当年母亲的心情和态度。我却没有办法回应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现在需要些什么呢?如果我们在一起,我会不会去拥抱他?我可能会吧。但在语言上,我却真的很干瘪。

世界上有那么多高情商的母亲,我却不是其中一个。

原本想记录多彩的生活,现在写下来却成了沉重的心思。不应该这样的。

晚上我听了樊登讲的书《布鲁克林有棵树》。也许是天意吧,这本书是非常感人又富有教育意义的书,他是站在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帮助我们理解到底什么样的家庭可以给孩子带来尊严、希望和爱的。听着樊登的解读,对着我的家庭现状我真觉得我错过了很多很多。

我不想再为“错过太阳而哭泣”,仰望群星,我对自己和孩子说:

“允许一切发生,然后记得做一个勇敢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