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的另一种形式
文/樊雯婷
刚刚看完《不二情书》,我就找到《查令十字街84号》,很快把这本小册子翻完了,令我有点疑惑的是,这能算得上一本爱情小说吗?反正,在电影里面,是这么说的。
所以,我还是略微有点失望,我以为我会看到所谓的情书,就像歌德的《马丽恩巴德悲歌》中那般汹涌而激情——
我们纯洁的胸中有一股热情的冲动,
出于感激,心甘情愿把自己献给
一个更高贵、更纯洁、不熟悉的人
向那永远难以称呼的人揭开自己的秘密;
我们把它称为:虔诚!——当我站在她前面
我觉得自己享受到了这种极乐的顶点。
这首诗歌是在歌德74岁时,疯狂爱上年轻的乌尔里克,并向她求婚失败的背景下创作的。对于一个老头爱上一个相当于自己孙女的女孩时,世人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我觉得对于像歌德这样的思想家和作家而言,他的天性中具备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强烈感知,对于爱情的美,不论什么年纪,恐怕都抗拒不了。
20岁的时候,我喜欢舒婷的《致橡树》,热忱直白而又富有个性;喜欢马丽•格丽娜的《爱是一颗月亮树》,细腻忧愁而情思深深。
还有一段时间,喜欢李清照的诗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不管如何,这些情诗,都是那么的缠绵悱恻,不论是大胆直白,还是欲语还休,在恋爱当中的人,都会觉得它们实在是自己的知音。
只是过了很多年以后,爱情的感觉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当我再次看到那些在街头拥吻的年轻人时,我会感到有点不理解,当我试图去寻找我当年的感觉来理解他们时,我就会对他们产生一种羡慕之情了。
可是爱情的感觉终会消失,这是常态,谁都没有办法。但你不用感到无奈,当你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首先要好好享受爱情给你带来的那种意乱情迷的眩晕感、甜蜜感,尽管这个时候你会像个神经病一样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你放心,任何陷入爱情的人,都无法逃离其魔掌,所以你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
然后呢,你的感情会有所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婚姻会出现的原因了,爱情既然如此不稳定,那么为了世界和平及繁荣,人类必需要发明个什么东西来,保证感情的稳定持久啊!
回到我们刚才所说的歌德身上来,对于歌德的那件轶事,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都一致认为,《玛丽恩巴德悲歌》(注:悲歌是古希腊的一种诗体)是歌德一生中的转折点:他从此永远告别了爱的激情带来痛苦的时代,而进入了心境平静、勤奋写作的暮年。
当他感受了爱情的一种巅峰状态,他势必会从那种状态中滑落下来,回到平静之谷,如此之后,还有什么,能让他感受到更为强烈的激情呢?
写情诗的人,写情书的人,在他们陷入爱情的状态时,他们能写出最为动人的诗句,可是还有一种情诗情书,从头到尾,都不曾激情澎湃过,甚至连一个“爱”字都没有。
就像这本《查令十字街84号》,你很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爱情,因为从他们的书信中,你根本看不出他们像一对恋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更多是像惺惺相惜的知己。
从一开始,弗兰克先生就非常严肃认真,显得有些木纳,他是结了婚并有孩子的人。他一直称呼海莲•汉芙为亲爱的汉芙小姐,直到他们通信两年多,海莲说,只有我的“朋友”才可以叫我“海莲”,弗兰克才说道,我也十分同意,该是我们都摒弃无谓的“小姐”、“先生”敬称的时候了。
从这以后,弗兰克在信中就开始称呼她为,亲爱的海莲。那个时候书店里的员工都开始给海莲写信,其中还包括弗兰克的妻子。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海莲得知了二战后英国经济困难,肉类、鸡蛋等食品都是限量供应,于是她在自己经济也非常拮据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将美式食品寄给弗兰克和店员们,面对这样热心快肠的海莲,大家都会纷纷给她写信表达谢意,都愿意和她交朋友。
那个时候海莲是一个生活比较窘迫的作家,她住在一栋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里。可是她还是会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收入购买食物寄到大洋彼岸,除了善良和同情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
海莲经常会在信中说很多关于书的事儿,她要买的书,都很偏很难找,还对版本有特殊要求,这种喜好,大概是能被弗兰克所完全理解的。
弗兰克也是一个爱书之人,他一直在旧书店工作,他知道海莲所说的每一本书,还知道去哪里寻找这些书,有的书可能要找好些年,他会把她所说那些书记在心上,为她寻觅良久。
海莲的信无疑更为活泼有趣一些,她会讲述她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细节,以及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她曾经说,我想读点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种深情款款而不是口沫横飞的。
之后在她生日的那天,她便收到了来自书店全体同仁为她的献书,一本《尹丽莎白时期情诗选》。
书中的卡片上写着:为诸多美善情谊,致上最诚挚的祝福,与无尽的感激。
海莲非常开心,她说她从来没有拥有过一本三边的页缘都上金的书(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种书),但是她也吐槽,她希望他们能把字写在书上而非卡片上,她更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她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她还说:为什么大家都不签上名字呢?我猜一定是弗兰克不准你们签的,他大概怕我会撇下他——给你们大家写情书吧!
多么有趣的海莲。但是我们想象一下她的生活,她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公寓里写作,偶尔去公园转转,因为没有足够的钱,连去英国查令十字街84号见弗兰克都成为奢望。她没有结婚,没有孩子,那么,也许你会问,她孤独吗?
我想,她有自己的世界,书的世界。当她在书桌前埋头看着弗兰克给她寄的书时,想到他们书信中的种种时,内心应该是温暖和充实的。书让她的世界饱满,而在这个饱满的世界中还有另外一个人,和她分享这个世界,为她提供这个世界。
在所有的书信中,我们看不到激情澎湃的爱情,这些东西都被隐藏在他们看起来十分平实的言语之中,甚至连一点蛛丝马迹也没有。
可又是什么联系了他们二十年,让他们在这二十年间书信不断,也许不仅仅是书,也不仅仅是爱情。
人类最终极的渴望,大概是渴望深刻的亲密感与归属感,渴望珍惜与被珍惜,渴望看见与被看见。
这种欲望会深藏在我们的内心之中,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用了一种属于他们的最好的方式,即使留有遗憾(他们从未见过面,书信在弗兰克去世后就中断了),却仍然打动人心,也成为他们之间最珍贵的感情和记忆。
所以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情书都那么火热、缠绵、深情,《查令十字街84号》让我们看到情书的另一种形式——它们看起来不像情书,又确是情书。毕竟,情之种种,不拘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