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舟笔记(读书)人物读书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读《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2018-04-22  本文已影响204人  月丫读书
苏东坡

最近几年,关于故宫的选题都很火,祝勇的《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刚开始我以为也是打着故宫名义,一本擦边球之作,在耐心的读完后,它竟成了我2017年最心念的一本书,也是我跟朋友推荐最多的一本书。以前关于苏东坡的全部认识,除了上学年间学过他的诗词外,就只有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我们除了应该知道他是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外,这本书让我们大概了解苏东坡的诗画造诣,还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励志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父母官。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通过十个不同的章节,从书画、文学、交友、为政、家庭等不同的方面,呈现出苏东坡独特的人生印记,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苦有乐的伟大诗人。

表面繁花似锦的大宋,对于苏东坡即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苏东坡一生的政治生涯里,从来都没有摆脱过小人的围困,与王安石的政治冲突,似乎命中注定,奠定了他一生的政治悲剧。

仕途的多舛,并不能掩盖他是中国诗词长河中最璀璨的明星。他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愁;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柔情;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他相遇。


流放

第一次被贬黄州时期,造就东坡名字的由来。在这里,死里逃生的苏东坡远离了朝廷的尔虞我诈。开荒拓地,酿酒种菜,开始一段自足自乐的农夫生活。

在黄州,苏东坡迎来了命运的低潮期,也正是这个低潮期,让他在艺术上峰回路转,经历了曲折困苦,从忧怨与激愤中走来,进入了更加宽广、平和、超拔、豪迈的人生境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苏东坡作于被贬黄州第三年,外出半途中的一场雨,淋出了他苦乐随缘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苏东坡《定风波》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多次被贬流放,转展家国南北,但是他对人生的热情与勇气,仍然是他应对噩运的杀手锏。苏东坡的文字里有尖锐的痛感,却没有怨气。当生命行将走到尽头时,回首一生,最想夸耀的不是厕身庙堂的辉煌,而是受贬的流离岁月中练就的阔达与从容。

诗人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苏东坡的一生可用“八三四一”来概括,八任知州、三任尚书、四处贬谪、一任皇帝秘书。

公元1101年,悲苦流离一生,经历三任夫人韵华早逝,受尽妻离子散之苦的伟大诗人在流放之路常州,溘然而逝。


诗画

苏东坡的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写在了他的诗里。我们对于他的了解,更多的也是通过他的诗词,在我们眼里,他是一个即柔情又豪迈的文人。

苏东坡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一场春雨下了很久,一天,宿醉中醒来的诗人,凝望着窗外颤抖的雨丝,突然间有写字的冲动。于凄风苦雨中写下我们最熟悉的行书——《寒食帖》

苏东坡《寒食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泥污燕支雪”正映照着苏东坡由高贵转入卑微的生命历程。《寒食帖》一气呵成,迅疾而稳健,饱经忧患的他,在纷华剥蚀净尽以后,逐渐走向成熟,达到艺术之美的极境。

代表苏东坡一生诗画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在黄州完成的,《前赤壁赋》写于《寒食帖》之后,这时他的字已变得庄重平实,以出世的精神入世,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变为温暖的人间情怀,这时候的诗人与他的字形已经脱胎换骨。

宋代流行文人画,即士大夫所做之画。苏东坡喜画石竹,说,余亦善画古木丛竹,存于中国美术馆的《潇湘竹石图》,是苏东坡留存世间的一件珍品,画中巨石瘦竹、水烟山影,表达他内心的淡远与坚守。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 现藏中国美术馆

此心安处是吾乡

当年,苏东坡好友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至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他的歌姬柔奴毅然随他远行。那个貌似柔弱的女子,一路颠簸,饱经磨难之后,归来仍带笑容,令苏东坡大感惊异,柔奴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那种宠辱不惊,淡定从容,随遇而安,不以己悲的心境让苏东坡深受震动,后写下《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的诗句。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