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李诞

初知李诞是因为他的言论“人间不值得”。我当时第一反应就觉得好酷,居然说出这么大胆的一句话,要是我肯定不敢说,更何况是一个公众人物,之后果不其然引发了争议。李诞后来在节目中也进行了澄清,自己的原话是“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这句话至今还在微博置顶处,已经获得了50多万的点赞量。
今天我想写写李诞,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题目就是《我所认识的李诞》,于是直接就写下了。可写着写着疑虑就产生了,“认识”二字从何谈起?我是小小百姓一枚,要说认识李诞岂不是欺骗读者?万一哪个读者给我计较,我岂不是要惹上麻烦?这是我万万不想的。但仔细一想,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经常胡言乱语,于是就说服了自己,决定还是不换题目了,自当我又胡言乱语一番了。
1. 丧

“丧”是指90后,00后中非常流行的一种现象,他们通常带有颓废,悲观,绝望等情绪,也会通过一种语言或图画展现出来。例如“废柴” “躺尸到死亡”“葛优躺”等来形成一种文化趋势。
李诞可谓是“丧文化”的杰出代表。引发争议的“人间不值得”自不必说,自称为“滞销书作家”,参加《向往的生活》与其说拒绝劳动,倒不如说拒绝动,这在《老总来了》也贯彻的淋漓尽致。
上班的时间定为下午两点,什么时候开会取决于他什么时间来。这又印证了他在《向往的生活》中说的“每天躺够12个小时是我的生理需要”。“没劲,我觉得什么都没劲”,在《十三邀》中面对眉头紧锁的许知远如是说。
李诞是时时刻刻牢记自己“丧文化”杰出代表的身份,时时刻刻执行着自己的义务,称他为“丧”之楷模也不为过吧!
2. 燃

燃,是相对于丧来说的,是指在青年亚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通常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阳光和热血的状态。这貌似和李诞沾不了边,实则非然。
如果李诞真的是一个丧到骨血里的人,那他就不会参加将近三十档节目,写书,参加综艺,又出演电视剧。
关于“丧”歌手李志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前的丧,是你有欲望还满足不了。现在的丧,是你知道自己什么都有,但年纪大了,对什么都没感觉了,只觉得烦。”李诞是89年生人,于今年整整三十岁,他势必属于前者。他还有自己的追求,他对自己的要求从未懈怠。只是他选择了一种“另类”的方式,但这种“另类”绝不孤立。
“你在朋友圈里又佛又丧,你在收藏夹里偷偷的积极向上。”这是罗振宇对当代年轻人的评价,而李诞势必是其中一员。为什么大家如此喜欢李诞?从这里或许能究其一二。
3. 美

我这样说并非是为了追求一种别致形容李诞长得美或者是吸引大家眼球。若真有人认为李诞长得美,长得帅,我也不会争辩。不是有句话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我想做这样一种人。
此处的“美”我更想把它等同于日本文化中的“哀”。“哀”即美的审美是日本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我初次知晓是由于川端康成。我固执的认为李诞和川端康成有一些相通或相似之处。若非要我说出个一二来,我只能强掰一点。
李诞在他的书《笑场》的序中写到:“我一直以来是个很沮丧的人,认为人生没有丝毫意义,梦幻泡影。近来因机缘获得一点开悟,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在写作过程中我收获了“美”,对我来说已经很美好”。而川端康成也是一直在追求“美”写“美”,他的美滥觞于《源氏物语》,并把它概括为“物哀美”。
川端康成一直是孤独的,感伤的,毕竟是“参加葬礼的名人”嘛!但他在《伊豆的舞女》中的淡雅的忧伤中掺杂了温暖的色调,这亦是他“物哀美”的一抹,就是这一抹赐予了他美好的神力。
我的感觉告诉我在这一点上李和川端有着相通。如果你是一位权威,屈尊览到了我的文章,觉得毫无道理,荒谬至极,那就当是我又胡言乱语了。若给你带来心理的不便,我向你致歉!
4. 清

清是指清高,他有着知识分子的那种小清高。李诞是凭借综艺节目成名的,而不是他的写。他坦诚做节目就是为了好笑,大家能笑笑就行了,至于雅,深度什么的就无所谓了。但如果你翻他的微博去寻找乐子,那就就要大失所望了,他的微博里充满了文艺气息。
当他还是个段子手的时候,段子手之间喜欢相互转发赚人气,并喜欢夹杂着段子发广告赚钱,但他特别鄙视。现在的他觉得当年的自己特别矫情,现在只要钱谈的可以,他就可以配合。
“我当然是一个文艺青年”,“脱口秀从来没有满足过我的表达欲望”。他的言论表述,他现在的行为,他的微博画风似乎出现了矛盾。
但不可否认,他是渴望“说”的,只是这“说”可能不合时宜,或许只适合自言自语,亦或是他把自己想说的暂时放下了。似乎他在寻找一种替代物想让自己真正的放下,但显然替代物的作用不大。要不然他也不会有人间不值得的戏谑。或许对他来说人间真的不值得,但谁又可知了。
5. 实

实指他的真实,务实。真实是指他可以完全把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他可以懒得光明磊落,毫无掩饰。在节目中他可以想躺就躺,想瘫就瘫。他也可以不顾自己的形象穿个拖鞋就去公司。试想有几个公众人物可以做到如此!
务实更多的是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他可以迎合市场经济的需求。他可以在活动上尬舞,只因为出价高。他从来不吝啬谈钱,他也承认他想挣钱。但谁又敢说自己不想挣钱呢,能做到如此坦诚的又有几个呢?(尤其是公众人物)
他曾经让公司所有的编剧去读王朔的《我看大众文化》,因为那时大家刚开始做,还放不下自己的小清高。(这是否也侧面说明了原本他也是如此,只是后来放下了或隐藏了。我一直认为李诞有两面性——文艺青年的小清高和实用主义的务实,或许他也为此痛苦过,挣扎过。)
但既然大家做的是一个商品,是商品就要提现其价值。如何提现?大家喜欢。这就难免要放下一些自己的坚持,去迎合大众的品味和喜好。李诞是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我不能说他完全做到了“实”,但我仿佛看到了一些就写下了。
6. 智

这里是说机智,我觉得李诞是一个极其机智的人。这从他节目中的表现可见一斑。他总是把自己放在一个肤浅的地位,让别人降低对他的期待和要求,然后再找准时机秀一下自己的才华和内涵,让大家看到惊喜。
他也总是拿自己自嘲,他很乐意踩自己,并且力量很重。让别人轻易放下对他的戒备,甚至在他这里找到自信亦或是些许值得玩味的优越感。
正是由于这样,虽然他在不留情面的吐槽别人,说一些狂妄的话,但他却总是能够使自己处于安全的区域。毕竟一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人谁会愿意去攻击呢!与其说这是他的机智。说这是他的处世哲学,生存之道也不为过吧!
7. 慎

此处指的是谨慎。他也做过“键盘侠”,对自己看不惯看不顺的事疯狂diss。但现在他不会了,他会很谨慎的对待那些悬浮有危险因子的事项。
香港书展对他发出演讲邀请他推了,去日本玩他连照片都不发。《十三邀》问及他对当下时代的看法,他表达的全是喜欢。
后来他接受《人物》采访,他坦诚自己其实有另外一种想法,但是他没有选择说出来。既然又提起,想必他是想说的,只是出于对“安全感”的敏感,他闭嘴了。也可能是他身上的肩子太重了(他成了笑果文化的老总)。
不管是何种原因,多考究意义也不大。但这不妨碍我们看出李诞确实很“谨慎”了,这就足够了!
备注:以上文字只是自己的胡言乱语,若有耐心读完,不管认同与否首先表示致谢!因为浪费了您宝贵的时间。再一次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