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一发儿被封禁看大众心理问题
晚上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今天贵圈发生了两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一件事是阚清子纪凌尘分手,另一件事就是斗鱼宣布对平台主播陈一发儿直播间的封禁处理。有趣的是在我看了一会相关微博之后发现第一件事里面全都在刷纪凌尘渣男,第二件事全都喊着活该和侮辱先烈该死这种言论。
我没有看过亲爱的客栈,除了偶尔在微博热搜看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同时出现,然后每次都赞叹一声他们名字真好听之外,别的就没有任何了解。但是我在偶尔会看一下陈一发儿的直播,对这个人还是稍有了解的,看到网友们对陈一发儿的人身攻击和强行黑历史行为层出不穷的时候却越来越觉得事情不对劲了。
首先,表明一下自己的大方向和观点,主播作为公众人物,不论在私下里还是直播的时候,应该保持爱国情怀和进行大众正确价值观的传播,这一点是对的。勿忘国耻,缅怀先烈,爱党爱国,这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保持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方向。
陈一发儿什么时候火的或者为什么火,我不知道,只是知道在17年初那会陈一发儿有一首叫做童话镇的歌火了,第一次听就觉得特别好听,不只是旋律简单轻快,还有歌词很美,给一个成年人带来了孩子的梦的感觉。那会自己刚好处于一段极度慌张的日子,寒假不想回家躲在山里做义工,然后我就每天在做义工的店里面循环播放这首歌。后来了解到这首歌是陈一发儿直播间的粉丝们共同创作的歌词,就突然觉得这个主播有点意思。后来无聊了就看她直播,唱歌,放电影,读观众来信,打游戏。里面最喜欢的是唱歌,因为大多数看直播都是夜深人静需要好好思考问题或者看书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容易走神和陷入悲伤的情绪里面,有个人偶尔唱歌说话给你听,可以让你的脑袋可以保持活跃。
我不喜欢看女主播,但是陈一发儿的直播好像和别人的很不一样,因为在直播领域里面,不管女主播出现在什么板块里面,似乎都是画着浓厚的妆穿着好看的衣服唱歌聊天,直播本身一点意思也没有,还有一堆人看。后来我好像稍微懂了一点,就是不管直播也好,娱乐圈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出卖荷尔蒙和性冲动的。但是陈一发儿却从来不穿着暴露跟观众撩骚,反而是嬉笑怒骂调侃观众,虽然不跪舔,但是让人很舒服。特别是在解答观众来信的时候总是爆出金句,说出来信的人最不愿意听到的话,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其实当时我就会觉得这个给她制造了直播乐趣,吸引了人气,但口嗨也是她直播间的隐形炸弹。
毫无疑问,陈一发儿是个成熟的人,但是她又有很多事情做不好,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总是表现出很弱势的样子,很多事情做不好,游戏黑洞,笨笨的女生是大多数男生喜欢的样子。如果这个人还会唱歌会画画,就更棒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表现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和大家打成一片,那真是棒极了。虽然我们都知道作为平台几姐,收入肯定不是普通大众可以望其项背的,但是陈一发儿在直播间里面的形象却很像一个小市民的样子,说着谁家的生活趣事,讨论娱乐圈的花边新闻,对春风得意的人说一声“切”,对谁的不如意哈哈大笑几声然后说声加油,这是普罗大众的常态样子罢了。
我们回到这个视频上来,陈一发儿说了这些话是反共精日分子么,我觉得不是。其实这件事情根本上就是事件定性的问题。你说她是口嗨是对的,你硬要说她精日也肯定有一堆人站队。错是肯定错了,这一点没的说,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一个人在玩嗨了脑袋发热的情况下,说话不经过脑子,而且在讲话的时候只是在陈述,并没有对事件进行解释的情况下,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危险的边缘试探,并没有想要掉下去。更别说别说这个视频是好多年前的视频了,是不是上层斗法利用了吃瓜群众还说不好。
最近这些年来,网络社会逐渐成为公众发表意见和观点的主要平台,你可以说出想说的话,了解到想要了解的东西,但是各家社交平台也一直在致力于推广自己的软件,为了抓住用户群体,流量算法一直被当做重点来抓,你看到的东西很可能是软件觉得是你应该看到的东西。你喜欢综艺,所以每天给你推荐的就是综艺,你喜欢文字,每天就能看到有思想的文字。所以在开放的网络社会里面,我们的观点其实并没有更加开放,反而因为这些算法的出现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的开放性,让我们的极端思维更加极端。
在《乌合之众》这本书里面说,一群人在面对一个人的过错的时候总是容易更加愤怒和作出出格的举动,人们总是以高标准来标榜自己的行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做着低劣的事情,在面对别人不能狡辩的时候总是喜欢踩上更重的一脚,在面对不置可否或者“莫须有”的事情的时候就容易失去自己的思考。
在面对陈一发儿事件上面,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是因为各个大V们转发了相关的帖子,看到“主播”“精日”“不爱国”“亵渎先烈”等词汇的时候就不假思索的直接把矛头对准了事件的主人公进行大肆批评,甚至是人身攻击和侮辱谩骂,丝毫不关心自己的话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只要能看到事件的主人公可以突然经历大起大落,为自己几天平淡的生活加上一点调味品,这就够了。
其实我们想一想,如果网络人身攻击违法真的被追究的话,是不是还是会出现这么多的谩骂和侮辱,网络事件发酵的速度是不是还是会这么快。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在不记名发表观点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理性部分,大多数人不是相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而是选择了自己心里面最直接的冲动罢了。
在平台机构面对公众压力不得不做出处置行为的时候,表面上看上去是公众诉求和正义的伸张,是一场从底层到上层的胜利,其实只不过是媒体和公众力量挑战权力和想要对社会造成影响的渴望得到了一次完整的展现。
这些年里面,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技术和社会的变革,我们想要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众的情绪如何安放却似乎一直没有被社会重视。在面对惩恶扬善全民参与的表面现象下,其实正在蕴藏着我们这个社会积压已久的矛盾。个体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所以才会面对可以自己插一脚的热点问题上面大肆宣扬看似是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特别是在群体特征展露无遗的时候,个体心理已经被无意识所支配。
其实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变,这么多的大起大落让我们社会的个体到了耐受力的边缘。上一次看到国家规划的时候看到,我们要回归理性和平稳发展的轨道上面,太快的进步容易造成发展不均用力过猛和不健康的发展,我觉得这是好的,不仅是对国家经济,还有对公众的耐受力都是一次喘息的机会。国家尚且如此,作为一个社会个体,不管是主播还是吃瓜群众,我们是不是应该收一下自己内心的愤恨和随时爆发的小宇宙,把精力放在该放在的地方,理性爱国,三思而后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