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探幽(二)
2022-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李良明一惠风
《大学》三纲八目与诚意章之间,提到了“致知”,却没有讲“格物”,此乃《大学》之迷。是古人有意为之,还是遗失,目前尚无定论。只是“格物”乃修身根本,而根本不明,又花果岂张。
不才认为是古人有意为之,因此处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又此处用不得力,只能“滑入”而神会。
三纲之首是“明明德”,“格物”乃八目之首。“二首”相辅相成,表里合一。如人之两足,失一则跛,不能顺利前行。
《大学》之道,就在“明”和“止”。“明”是因“止”而“明”;“止”是因“明”而“止”。“明”乃指“明明德”,“止”就是“格物”。
所以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格物;有“定、静、安、虑、德”就是有“明”。“止”“明”不二,比冀齐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其命惟新”“于止,知其所止,人而不如鸟乎”“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均是指“格物”。“格物”就是格除不适、烦恼、错误的观念……一切的不善。而格物又不是抗拒,而是待见,待见一切不适、一切烦恼、一切错误的观念、一切不善。所以这又需要“明德”,因为“明德”而知自他不二、天人合一,自然欣然接纳一切。“明”“止”让我们悄入大道!
此乃不才之管见,此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