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搜集力
第二步搜集力整理书单还很顺手,之前有过带读师的培训,几乎和老师的思路一致,朔本追源只要去深挖都可以找到。但人和人,书和书之间的联系还是需要去读去积累。我之前就有在自己的学习群里分享读书,非常想和同频的伙伴们一起读书分享。
自信是愿望实现带来的,所以,给自己多制造一点实现的机会,我们可以从很小易实现的愿望开始,比如昨天提到的微习惯。
坚定是在形成实现愿望的过程中突破重重困难的过程,是动态的。
优雅则随时就可以实现,优雅在于观照,你看得见自己外在的姿态,更要看得见内在空间里的光,它们让你优雅。
因为我们立下的是十年愿望,所以要立大一点的愿望,我的理解是,要立那些足以让你身边人质疑 讽刺 嘲笑的愿望,你可以不用告诉他们,跟我们说就好了,我们会鼓励你。
如果是妈妈,那不管个人如何成长,做好妈妈是基本、是内在装置、是一场永恒的关系,包括和孩子的关系,和自己妈妈的关系以及和自己的关系。
计划养成就是从特别小的种子开始的,要不然我们拿什么去坚持十年?十年过去凭添的只有白头发,眼袋和赘肉,如果我们能自信 坚定 优雅地走在自己的磨杵轨道上,十年过去即使白头发眼袋和赘肉还是有,但是我们的精气神会比现在更好。
一个礼拜过去了,你的愿望是更清晰了还是更模糊了?看见别人在奋力前行你是更焦虑了还是更自卑了?
当你有这样的内心戏,记得把“我”变成“我们”,哪个群体都会有“快鱼”出现,你周围的快鱼就是拉动你的力量。运一车鱼容易死,放进两条鲶鱼进去,所有的鱼都得以保持活力,那些反应快的表现力强的就是我们的鲶鱼,是我们的拉动者。
说到这里,韩老师眼睛凑近镜头看着我们。(这一刻,我觉得她是在对我说)她说“我了解你”“你的愿望不一定能成功,请反省你的快感是不是在表达上比较多” “你别沾沾自喜,你能像你表现出的那么坚定执行吗”。
是的,老师,我收到了。我不会再做嘴行千里屁股在家里的人,我庆幸自己已经从曾经那条沾沾自喜的快鱼成长起来了。
而那些感受到压力的是大部分人,所有那些“我比不上别人”的人,反而都有可能开创出一片未来,愿望实现从匮乏感、从压力感开始,在你的压力方向上有大批同行人,你只要做的稍微好点就可以成为大家的榜样与带动者。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成为经验,你能解决问题,你就有市场空间。因为一定有很多和你一样有同类待解决问题的人。有痛感是好事,不破不立,成长都藏在痛苦背后。
长寿人生已经到来,古语人到70古来稀,今天的医疗水平可以帮助我们轻松登上90岁,只要你不糟蹋自己。现在的20岁到50岁没有区别。
现在,我们要利用五天里所有的碎片化时间去为自己的愿望收集资料,最后花上半天,找一个咖啡厅,画出思维导图,没有咖啡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变成你的咖啡厅。一个白菜心儿切出来也可以是花。用形式感制造出一个场域帮助你安静。
哲学思想类10本+个人成长类10本+专业类10-20本+杂书新书10本。
十年才四五十本书,是不是少了点?樊登读书会一年读50本书。
不是所有人都消化的了,往往一边读一边扔,就像吃饭不可以一直吃得给消化排泄以时间。给书消化的时间一样重要,少读一点,读透,读出联系,书与书之间的联系、书与你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书与你的思想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
选书的逻辑依照史、学、才分类。
学是成长类的工具书
史是厚德载物的德,我们需要多读哲学思想类书籍,为自己培养大地的承载能力,懂得规律。
这两类是通用的,什么愿望都适用。
才就是你的专业、行业类书籍。
杂书以及前沿书籍是为了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获取当代的灵感 触动与感悟。因为哲学永远是滞后的学问,只有时代过去了,思想行为文化的分析才能尘埃落定,供后人参考。
实践愿望结合理性,我们还要去找实际的书,去关注愿望中的领军人物,去落到实际的学习。
搜索力是这个时代人的福气,也是挑战,它会剥夺那些没有思考能力的人的思考种子。搜索引擎的技术原点是超文本链接。会让我们由一个链接滑向另一个链接。
没有定力的人容易被分心被信息带走。生命有限,请保持专注力。
以前的社会,专家 侦探才有收集力。收集信息 还原并建设,信息洪流中,每个人都要建立起这个能力,拥有自己的思维导图。锁定读书主干,不做大的调整,围绕愿望的核心区专注。
这个世界不缺书单,我们要从一本书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书单,拥有自己的搜索路径。从一本《正面管教》通过作者简尼尔森可以扒到阿德勒心理学继而追踪到弗洛伊德,叔本华,尼采以此可以追溯出一整个西方哲学史。从任何一本书入手都可以扒出背后渊源。
如果你能建立起自己不变的书单导图,再听到别人读500本书就不会让你焦虑,你不需要读那么多。
绘本推广人都说,30多本来回读的时候是最好的,太多了神反而不能定下来,一本书可以挖出来很多东西,沿着线索读才能成体系,读再多,散的,最多是个存储器,读透了一本书也能用,存储再多用不上等于零,顶多发个朋友圈博赞自嗨。
除了书,还要读人,到网上找到愿望领域内最喜欢的5个、不太喜欢的2个、一般但知名度高的3个,总共10个人,对他们保持关注,并争取建立联系。
喜欢的自然不用多说,不太喜欢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跳出思维之井,看到盲目的追随是怎么回事,让自己避免成为不想成为的人,不仅要学做什么,同时也要学习不做什么。
而新秀是那些在时代变化中走在趋势反应堆前面的人,关注他们让我们在认知上保持活力、不会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