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为雪的个人专题

【306】说说朋友圈

2025-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若为雪

朋友圈这东西好像让人又爱又恨。

现在一说摆脱无用社交或是收回注意力,其中一定有一条就是关闭朋友圈。

实话说,我觉得好心痛。

虽然我现在也不怎么发了,但是我还蛮喜欢看的。

看看朋友们的近况,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看看不一样的风景,这个功能真的很好啊。

可现在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发朋友圈了,所以能看到的人已经屈指可数。

.

我觉得没必要把它当成负担吧。

是分享也是记录,很多时候发出来是给自己看的,记录自己的生活,我觉得还是有需要的。

不然一年到头,你既不写日记,也不发照片,那你怎么知道自己一年中做了些什么事呢?还是说觉得一年中自己做了什么不重要?

反正我不想浑浑噩噩的啥都不知道,我现在已经习惯记录了。

文字记录、图片记录都需要,只不过我在图片记录这块儿做得稍微差些,作为写手我就是文字脑,凡事优先文字记录。

但像是出去玩,或者逢年过节,我还是会发一些照片,也是向亲朋们告知我的近况。

.

其实我觉得告知近况是一种义务。

比如我们不跟姥姥住一起,但我姥姥每天发一日三餐,就是为了告知亲人们她的状况,一旦有哪次不发,我妈会立刻打电话去询问。

很多人觉得被义务捆绑很不舒服,其实也没必要这么想。

大家平时已经很少用私联的方式去联系了,再不发朋友圈,那就真的对彼此的状况毫不知情。

虽然我原来也想着关系要好的私下联系,可其实真的没那么多时间一个一个联系,还是发朋友圈广而告之更快更有效率。

如果一个人不发,那我只能觉得,这个人对ta的朋友们是真的不在乎,到最后就都变成熟人罢了。

我觉得跟朋友联络不能算累赘吧,如果这么想,那还算什么朋友呢?还交什么朋友呢?

如果每个人都等着别人去联系,那主动的人也太累了……

我做过这个主动的人,我知道是什么感受。

最近看《一个人的勇气》里说:越是对别人有所期待,越容易失落(大意)。

那么做主动的人就一定是对别人有所期待,希望能够得到回应,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所以最后所有人都变成这样了,觉得有点悲哀。

如果每个人都积极回应,就不会这样了,可惜另一条规律是:人永远只对自己感兴趣。

.

我妈算是一个事事有回应的人。

她就是觉得如果不回应会很不礼貌,有时候我听她说的事都觉得累。

可想想看,这大概就是她受欢迎的原因。

事事有回应,事事做到礼貌,别人挑不出毛病,自然受欢迎。

她虽然有时候也觉得烦,但并不影响什么,事情过去了就完了,不会太挂心。

所以其实做到她这个地步,也不算多累的事啊,可现在的人渐渐都不愿意去做了,都龟缩在自己的壳子里。

好吧,我在说别人,也在说自己。

我就是因为很多次期待落空,所以现在也完全不主动了。

去年一年跟小群里的人完全没见面,这还是这些年来第一次,以往每年必定要聚一次的。

但既然一个个都不积极,那就算了,我可以积极响应,等她们想见的时候再见吧。

不过就算一辈子都不再见,似乎也正常。

只要你不在意,那就不叫残酷。

.

行,就写到这儿吧。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