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20%的时间解决80%的问题
哲学家冯友兰在《兴趣与人生》曾经认为小孩子做游戏的时候,纯粹是发自于内心里的兴趣而做,不掺杂其他功利的色彩,做到了所谓的“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这种状态最接近道家所提倡的做事理想状态。
可是人越长大,受到的社会束缚越来越多,离这种最为理想的做事状态偏会渐行渐远。尤其是在这个智能手机普及,碎片化盛行的时代,“纯粹”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品。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会陷入入世做事的情境中,多少次你正忙着手头文件,却接到上头一个紧急的电话,要你赶快做一份文档。多少次你想抬头仰望夜空下的满天星斗,却忍不住要刷一下朋友圈,看看有什么新消息。更有甚者,有些人还会在忙碌之中产生出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觉得自己一天里干了做多事情很厉害。庸庸碌碌而不知所为,大概是很多现代人的通病。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一百多年前似乎就已经预见过这种场景了,所以他以略显失落的语调写下了这句:
“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往后的生命只是不断的复制自己。”的话来警戒世人。
但总看良言警句并不一定真正解决问题,要想解决这种忙碌而无所为的状态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学会管理时间,当然时间管理并不是要你远离手机、电脑、智能设备,回归原始生活。它的初衷就是为了让我们管理好时间,专心地把事情做好。
说起来时间管理的技巧有很多,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只需要记住它的首要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就足够了。重要的事情先做意味着首先你要学会做规划,分清楚什么哪些事情对于你来说是重要的,剩下的事情你都可以选择不做或者交由其他人来做。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帮助你不浪费时间去做没用的事情。时间管理学认为很多人做事情的焦虑来源并不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不知道要从哪件事情开始做起来,从而产生焦虑感。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把这些事情里头的”害群之马“找出来。
依照管理学家格雷戈·麦吉沃恩在《精要主义》里的做法,对于我们自己的时间管理,第一,可以把要做的事情罗列出来,我们的大脑是用来做事情而不是记录的,记录事件本身有助于你放空大脑。第二,接着并且按照重要程度对事件进行排序,不重要的事做出剔除,把最重要的事情找出来。只有最重要的事情解决了,我们很多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恰恰符合管理学另一个重要的法则”2/8原则“的要义。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能够放空大脑,全身心投入到能解决问题的事情中。
前段时间有个叫”断舍离“的词语很流行,它号召人们只有学着放弃身外之物,达到身心的合一。但其实,我们只要懂得选择挑出最重要的事情并且把它最好了就足够了,毕竟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我们做事情一直都想追求的理想状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