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学习提升

0~3岁需培养的习惯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108人  蔡老师Olina

一个人的习惯影响到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是有无数的习惯组成。人的习惯一旦养成了只能替代,不能改变。

人是习惯的动物。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当中大约只有百分之五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行为,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是习惯性的,表明了人类行为是按照习惯进行的。如果不加以控制,习惯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所有方面。大多数人的日常活动都只是习惯而已,几点钟起床、几点钟洗澡、刷牙、穿衣服、读报、吃早餐,驾车上班等等,这些都是习惯而已。甚至包括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吃、运动项目是什么、锻炼时间的长短、多长时间锻炼一次等等,甚至我们跟朋友交往,跟家人跟同事怎样相处等等都是基于我们的习惯。

说得再深入一点,甚至连我们的性格都是习惯使然,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

人为什么按习惯做事?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相信经验,害怕改变,担心这种改变会带给自己不必要的麻烦。因为习惯具有力量,习惯的力量就叫惯性,很遗憾的是人们的这种习惯实质上并非最佳的选择,所以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习惯助人成功,坏的习惯让人受挫,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卓越是一种习惯,平庸也是一种习惯,所以必须要建立好的习惯来替代坏的习惯。人的习惯在年龄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养成,年龄越大养成一个新的习惯的难度就越大,和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多。

下面我们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重点性的讲解决定作用的几个习惯的培养,这些习惯决定孩子的幸福人生。

我们把孩子的成长分为四个阶段,零到三岁,三到六岁,六到十二岁,十二到十八岁。

首先分享第一阶段:

0-3岁

三大优良品质:内归因、延迟满足、自控力

零到三岁是人的三大优良品质培养的最佳时机,这三大品质将伴随人的一生。

第一个品质就是内归因

从自身上去找原因,而不是归咎于外界。具备内归品质的人,成年之后,如果遇到挫折,他会更多的从自身上去反省,从而努力的去完善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并且达成目标,而不是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客观的外在条件。但经常有家长为了安慰孩子,而破坏孩子的内归因品质。比如说孩子碰到桌子摔到了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哭,就对孩子说“仔仔不哭,妈妈打桌子”。这样就给孩子形成了一个信念“我摔倒了是桌子的原因,我是受害者”。

第二个品质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就是愿意等待、愿意忍耐,愿意通过达成的规则去实现最终的愿望。而不是想要什么就马上拥有,拥有不了就完全不能接受。具备延迟满足品质的人成年之后,他会为了目标去付出努力,去等待,去忍耐,而不是付出了马上就要有结果或者不付出就想要有结果,而这些都来源于早期的培养。比如说孩子想要一个东西,你可以跟他商量“我们先出去玩,回来再拿”;“你先认真的吃饭,吃完在玩游戏”;“等妈妈忙完好不好,我们等待一下好吗”?多跟孩子说这样的话。有的孩子在不被满足的时候会哭闹,甚至满地打滚来进行要挟,并且屡试不爽,实现自己愿望的行为习惯,这就是不具备延迟满足的品质,这种负面的品质,如果不干预、不改变,会伴随他一生。

第三个品质自控力

自控力是你在培养孩子延迟满足这个品质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发展出来的另外一个品质。因为没有自控力就无法实现延迟。具备自控力的人成年之后,对规则比较重视,一般都能够成为一位正直的、守时的、自律的,最起码不乱穿马路,不迟到,不食言的人。自控的意识和习惯只要孩子能够听懂话就可以开始培养,比如说教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喧哗,不吵闹,不破坏公物,这些都是你在帮助孩子锻炼自控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