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自律自由

读书清单-《道德经》3 读后感

2023-07-05  本文已影响0人  X先生_未知数的X

《道德经》乃国之精粹,博大精深,名不虚传,常读常新,受益匪浅。此书总共八十一章,每一个章节都有注释有译文、有解读心得、有前人校注,并辅以经典故事,辅助理解,加深印象。品读易懂嚼之入味,可谓佳品。
《道德经》视角独特,思想深邃,寓意深远,无论在做人做事,治国、安民、齐家、修身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更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明灯。细品之下见真知,用心而得之,养心抚心静思通达。几日下来,心中豁然,神宁心静不少。以下即时心得,先做存留,日后叠加期待更好收成!

人生感悟———
时事变迁,亘古不变的是生活的本质和人的本性。人如沧海一粟,何其渺小?然而我们常怀谦卑之心,遵循古之正道,并灵活的把先人的智慧践行于生活的每一处。虽小亦可为,可为亦可伟,做好小我。
首先宽容待人,与人为善。以德为上,积德行善。尊重他人,和谐共处。将个性融于共性,与光同尘。虚怀若谷,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不与世争不与人敌,谦卑行事低调做人。守柔守弱守卑,谦和自处,致虚极守静笃。保持本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众人皆醉我独醒!清心寡欲,调养生息,修身养性。顺其自然,看淡生死,生命在于运动。
其次珍视三宝,第一慈爱,第二节省,第三不敢为天下先。有慈爱就能勇武,有节省就能宽广有余。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才成为万物之首。
言:谦虚低调,谨言慎行。言多必失,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平淡稀言,为人诚信。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行:事无巨细认真对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大,不好高骛远。常思常省常怀平常之心,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努力以实力获成功。
最后,唯自尊自爱自重自知自强,为立身之本。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于无涯中寻根本,于无形中获真知。守好本心,不失自我,释放生命能量,绽放生命光彩。感恩感怀,传递爱心。
《道德经》终生研读,推荐!

《道德经》分成道篇和德篇,所以称其为《道德经》。道篇是对大千世界万物规律的阐述,而德篇是你知道这些规律后你如何去实现,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的人生观是谨慎处虚,不妄做为。
老子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没有战争,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简单,民风淳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今天看来很遥远,似乎也不现实。但这正是老子尊道思想的体现。他的这种思想,正是出于对大道的维护而说的。因为一旦复杂,就会多为,有多为就会问题转多,纷争转多,社会动荡,国家难治,人民不安。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道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它存在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无”中,又主宰并化生天地万物。这个“道”,实际上就是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性认识,即自然大道。但是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也无法用语言去描绘,只能用心去感受、去体悟,所谓“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要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尽职尽责,时刻反省。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永远宽容向善,谦卑(要能如水的品质)、知足常乐(凡事适可而止、知足者富、安贫乐道,放下名利、虚荣和固执,多一些知足、宽容和快乐)。
此刻在这里谈《道德经》,我觉得自己有点不知天高地厚。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明显属于后者。道德经它就像永不枯竭的泉水,满载宝藏…,它的广博与深奥,越读越发现自己的无知与浅薄。
面对浩瀚的中国文化,我永远是个小学生,远方很远,步履不停。

读完五个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读书笔记:
道德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家喻户晓的一本书。阅读过程内心一阵一阵的感触,同时也一针一针的刺痛,刺痛了我,感触的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结实底蕴。
全文一共有5个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说说生活中的“小道 ”,从而感悟“大道”,很少书中的文言文,用清晰的小故事,感受什么是“道”,我们不高谈论阔。
读书笔记目录
1-何为“道”?
2-个人解道之“两面之道”
3-个人解道之“自然之道”
4-个人解道之“因果之道”
5-何为“德”?
6-个人修养核心“无为”
7-修身立德
8-存在之虚无--21世纪(娱乐至死)
1-何为“道”?
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但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所谓“大道无形”,主观想象出的道的样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称得上“名”。“名”这个概念也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
不得不采用概念和语言,即“有”和“无”这两个“名”。
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
“无”,理解为没有,代表天地还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可以将“道”理解为一种“无”的状态,一种“有”的能力,它的本原是“无”,却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正是如此,可以采取“无”的态度去体认大道的玄妙。
2-个人解道之“两面之道”
原文摘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最形象理解的就是太极图,一个圆,中间一个S,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而白色中间又有黑色,黑色中间又有白色。太极图,是万物两面性之典型,是最容易理解的图,那来说说都有哪些常见的两面之道呢?
“优点、缺点” 、“批评、表扬” 、“荤菜、素菜” 、“胖、瘦” 、“对、错” 、“生活、工作”等等
无法去改变,但能够感受,也摸不到他。接下来讲个故事,说说为什么只能顺道而行。

故事一:小王的管理遭遇
小王是某公司主管,平时对待员工要求很苛刻,员工犯错了,就会批评他,员工心理也不舒服,不知道王主管这么凶,而员工取得好成绩时候,王主管以为这是员工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不给予表扬。
久而久之,王主管工作越来越不好做,员工都在下面说他的不是,上面的领导也多次说到王主管工作不足,而因为工作不顺心,回家以后对老婆态度也不好,和老婆经常吵架,王主管的生活和工作完全乱了套。
小结:
1-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2-对待员工,应是批评和表扬结合,而不只抓事物的一面,从而违背“道”,要阴阳协调,才能领导员工。3-工作不顺利,难免会把情绪带回家,而生活和工作本来就应该协调,这里也再次违背了“大道”。4-道看不见,也抓不住,道就是在你我身边,需要人道合一。不理解道,那道肯定会处罚你,而你确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3-个人解道之“自然规律”
原文摘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这里说的道是自然发展规律,不用很高尚的文字来说此理解。看看生活的那些熟悉的规律。
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怀胎十月、寒窗苦读十年、万丈高楼平地起、春夏秋天等等
这些规律是只能够感知,而不能够被改变,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道里面去做,不能违背道,理解其中的奥秘,不要偷奸耍滑,半途而废。继续讲故事

故事二:王伯伯的烦劳
在遥远的村庄里,一位王伯伯,到了每年插秧季。辛苦劳作几周后,休息时发现,旁边田地张阿姨的稻苗长的很旺盛,这时王伯伯开始在想,怎么能让自己的稻苗也长的很好呢?左思右想后做了一个决定。
王伯伯下田把所有稻苗轻轻往上拔了一节,看到稻苗都和张阿姨田地稻苗长的一样高,开心的王伯伯回家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讲了,这就是“拔苗助长”的故事。
小结:
1-万物都有发展的规律和时间,不能强迫提升和改变。
2-学习也是如此,大脑吸收需要时间。
3-健身也是如此,肌肉生长需要时间,这是自然规律,不能强求。
4-金字塔顶端大部分是高材生,学校里面就在生根、发芽,虽然当初不懂什么是道,但他们顺道而行,最终实现财务、人生自由。
4-个人解道之“因果关系”
原文摘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所有的事情都要结果,不管是相对关系,最终还是要做出选择。不管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也有结果,是对上面两个“道”的总结,有结果必然有原因。做事情之前,就要考虑到这件事情的结果,是否有违大道的发展。下面这些熟悉的词。
“久走夜路,要闯鬼”“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

故事三:小王的减肥记
小王是刚毕业的年轻人,面对美食无拘无束。最喜欢的吃就是肉,无肉不欢,不喜欢吃素,时间长了,整个人也胖了,变懒了。面对就要结婚的年龄,小王感觉到身材不好带来不利,想通过锻炼去减肥,但锻炼是很痛苦的。一天一天过去了,减肥没有成功,内心焦躁,购买减肥药品,由于减肥药的刺激,让小王拉肚子,脱发和长痘痘,现在的小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小结:
1-两面之道,在饮食上面,应该荤素结合,人类不是老虎,不是纯肉食动物,这是自然赋予的属性,不能改变,所以要荤素。
2-因果之道:因为人是吃荤素结合的动物,所以一直吃荤会长胖变油腻
3-自然之道:脂肪一点一点消耗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不管是长肌肉,还是减脂肪需要时间,在改变过程中,小王浮躁,焦躁想快速的改变和提升,自然之道不能被任何人改变,最后小王通吃减肥药,最终让身体出现异常,这是违反自然之道的行为,最终被处罚。
4-因果之道:因为脂肪消耗需要运动代谢和时间,所以短时间无法减脂肪。
上面三个小故事,关于两面之道、自然之道和因果之道,也许有描述不合适的地方,但是这些就是生活的“小道”,先懂小道在懂大道。
5-何为“德”?
原文摘抄:道“存于心,并且能够运用、发挥出来,就是”德“。”道“是”体“,”德“是用,体用两全,方为”道德“。
德表现在理解道之后的行为和输出,知道自然之道,因果之道,就要去做,实践出来,一个人品德好不好,长期遵守自然之道,品质和气质自然会流露,是和自然一起成长。

故事四:小王的考研生活
小王是一名研一学生,他每天对待学习勤勤恳恳,深知只有长期主义才能结合自然成长,饮食方面荤素结合,课余时间跑步锻炼。
对待老师同学有礼貌,谈吐温文尔雅。白天学习,晚上休息。作息时间规律,生活习惯良好。在潜移默化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了中间的平行线。最终小王在德、智、体三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小结:
1-故事中小王符合凡事两面性之道,学习生活平衡,饮食荤素平衡。
2-面对学习和锻炼的困难,符合自然发展之道,默默努力,默默深耕,不求快速,欲速则不达也是自然发展之道。
3-长期对人礼貌,待人客气,缓和,久而久而也会形成个人标签,最终被人尊重。
6-个人修养核心:“无为”
原文摘抄:所谓无为是指为无为,因此无力的含意其实是说做任何事都不要掺杂进自身的主观意志,不要妄图用自身的主观意志去改变事物的客观属性,也不是什么事也不做。
能够不把自身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行为之中,也就做到了自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所讲的自然无为实际是在讲种自我修养的思想境界。
在道德经里面,老子十分提倡无为,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有为和无为
有为:把自身的主观意志强加于行为之中。
无为:做任何事都不要掺杂进自身的主观意志,自愿适合自然之道的做事。

故事五:小王颓废记
小王出入职场,看了很多成功学的书籍,书里面也经常提到,要学会赞美别人,说话要语气平和。小王学习了之后,也用到了工作中,但他每次赞美别人,别人从来不赞美他,每次和同事说话语气平和,但是同事和他说话确很凶。
他在想我都这样对同事,为什么同事会这样对我呢?久而久之,小王抱着有为的做事风格,慢慢的他也不在赞美别人,不在语气平和的说话,小王也变的蛮横无理,说话带刺。
小结:
1-无为思想让做事情不求回报,我赞美别人,别人不用赞美我。长期的礼仪礼貌用无为的思想延续下去,就会让自己越来越有内涵。
2-有为的思想让做的任何事情要有回报,我赞美他,他就要赞美我,我送礼给他,你就要反送礼给我,过的太计较,最后是为别人而活。
3-有为的思想,让自己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就要能成功,其实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肯定就不会成功。
7-修身立德
在老子看来,刚强是有为的表现形式,柔弱是无为的表现形式,柔弱是合于通的,而刚强是不合于道的。
人们常用温柔似水来形容女子美好的性格特征,水性本柔所以能承载天下万物,人们如果能达到如溪水般柔顺,也就符合了道的要求,也就回归到婴儿般的自然
老子重点讲解如何依道修德的问题。
第一:上士也就是悟道较深的人
第二:中士就是对道半信半疑的人
第三:下土就是对道一点也不开悟的人
1-上士听人讲道的德行,就能立即领略到其中的妙处,并反映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做到与大道的完全融合。
2-中士听人讲大道的德行,由于党悟的局限,他不能完全理解大道的德行,所以总是半信半疑,他时而实践,时而疑惑,因此这种人很难得到真正的觉悟和解脱。
3-下士完全否定大道的存在,他们一旦听到道的徳行就会哈哈大笑,以示对大道修行者的嘲讽,认为修道者是疯子,认为修道者所说的话是胡言乱语,简直就是信口开河。
8-存在之虚无--21世纪(娱乐至死)
回想我们的当下,有多少这样的年轻人,每天生活在网络世界,无法逃脱。网络--让很多年轻人存在之虚无,浑浑噩噩。做不好工作认为能力不行,找不到工作认为没用,久而久之,对生活失去希望。虚无荆棘蔓延全身,无可救药,存在之虚无提醒我们。在21世纪的当下,拒绝娱乐信息,保持成长和精进。

《道德经》是老子这位悟道者,这一生的终级使命,就是修道、悟道、传道,化解世间的一切难题,留给后世的那些真理与方法,就是指引我们都能抵达那一彼岸。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的哲学著作,五千言,字字珠玑,句句精辟,核心思想是“道”,这个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它化生主宰着天地万物。大道至简三条天机:
1、大智若愚:(水德)不显山不露水,安静低调 ,以柔克刚。
2、大成若缺:天道忌满,人道忌全,缺陷也是一种美,永恒的美。
3、大器晚成:担大事的人成就晚,先付出,后收获。
三点瑰宝:
1、慈悲待人:行善是顺应天道的作法,因此天道庇护善良人同在,使之行事犹如神功,顺风顺水。
2、生活节俭: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
3、不争强好胜:依从世间规矩不僭越,不破坏,安于世俗。
《道德经》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一生去研读践行,老子的思想依然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好书不厌读。

怎么样才能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知而好学,然后能才。
读一本好书,要先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当时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理解这本书!老子的人生经历:是一位史官,负责记录档案,见识渊博。
《道德经》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大大小小得问题,培养家长成为好家长,培养领导成为好领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还得自己来悟!

只有自己不断刻苦学习,阅读,积累知识,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有一席立足之地,而积累最好的方法,无疑是读书,尤其是像道德经这种道家经典书籍,学习中华经典,增加自我的文化素养及人生智慧!
道德经中道是什么?道乃万物之规律,
天道:规律、本源
人道:方向目标、规律境界、边界底线
何为道?道就是无为;
何为德?德就是按照道去做,就是得到,是本体德,有道才有德!
道德经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就是按照道去做,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按照道的指引去做事就是有德;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都说我们要把书从厚厚的读成薄薄的,然后从薄薄的再变成一张纸,一张纸变成一句话,一句话变成一个字,曾经听过最经典的讲法,应该是所有的书无外呼三个三句话:
那就是:

做个好人,存个好心,行个好事!

第二次读道德经,第一次两天几个小时就读完了,因为只是简单过了一下原文,感觉就是我读了,但是又没读,这次读了将近28小时,37天,5000字配着注释引用还偶尔读一读后面小故事。这次读进去了,感悟颇多,王德峰教授说道德经是教大家断舍离的书,老子从来不从正面去说道是什么,但是老子全书都在说道不是什么,这种叙述方式不也正符合了道的玄妙和奥义么~这本书以后会常常翻读,不知此生能不能悟到精髓,悟透就不奢求了。
我起码一半的时间都花在看大家的解释感悟上,很好地帮助了我进一步理解了道德经,同时也感觉老子对道之思想的分享解读是言之不尽且多样甚至多维的。我自己这几年也有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一个人对一件或者一些事物的感知判断往往你用语言来描述形容是没法完全准确全面且足够深刻地表达出来的,因为语言有其自身的有限性,所以开篇老子那句“道可道,非常道”简直神了!
还有另外一个就是我最近看了台大教授欧丽娟对《红楼梦》的一些解读,就是人要追求的是什么呢?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她说人应该追求自我超越而不是自我实现,因为人自身的有限性。确实,人往往限于自身的五蕴多感,这些感觉给了我们快乐以及对世界的体验渠道,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感觉它们实际上也是有限的,但自我超越是无限的,是广阔的。然而做到自我超越就意味着要你要进行自我建设,你需要不断地去塑造你希望的人格,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地与自己的本能搏斗并超越它,超越之后你获得的才是人类真正的自由。这个观点和老子的也许有些出入哈,但我理解老子说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也不是躺平的意思,其实我觉得是顺其自然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无为而治是不为无必要之事但是该出手时你得精准判断出来并且可能要快速准确出手,而且力度分寸得合适到位甚至不能有偏差呢。这种能力是躺平天生就能有的么?当然这里要结合老子道德经是写给统治阶级君王贵族们的哈,有门槛,人家统治阶级从小就这么培养,普通人想做到更需要训练自己的这种综合能力。
当然断舍离,不要放太多浮华之欲于心,否则能力练出来也是不烦其累。
粗浅感悟,估计以后还会update~
慢慢修慢慢悟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