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价值引导及身份转换
第一部分:家庭教育指导师价值引导:
观念、行动、融通
1.自我效能与借力
我们对自己要足够的信任、影响我们感受思想和行为,不停地通过自我能效做自我确认、正向激励,突破自我边界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跳出自我设限。助人是过程,自助是结果。
怎么做呢?深入学习心理学与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并能实践强化技能。学习、读书 、深度思考 、内化为精神。 掌握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业理念和要求、家庭教育的框架结构等,深入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定义、对象、任务、过程、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家庭都是不一样的。当我们遇到有一个问题,可以选择导师督导和同行督导。
2.伦理善行与保密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师要有保密原则,不要对来访者做“二度伤害”,一定要让求助者有安全感,与求助者建立信任关系。收集到的所有求助者的资料加以保密,让求助者放心敞开心扉跟我们谈。 不八卦,必要时签订保密协议。
3.遵循价值中立原则
浅度引导、温暖陪伴、深度咨询。前两种价值中立原则,指非批判性观点和非指导性,要接纳求助者,不评价求助者。
来自心理学求助者中心疗法,三不原则:“不判断、不指导、不主动”。
做跟随者、倾听者、陪伴者,可以激发孩子和家长,引领他们去探索内在潜能,找到正向成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用我们的价值观去干预和改造他们,否则会给他们觉得不如人的感觉。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指导师身份转化:
1.观念的转化:从固定思维转化为成长型思维。
对自己做一个评估,评估自己是喜欢家庭教育指导还是喜欢讲家庭教育课程多一点,每天读多少书,想要多久成长一位家庭教育师。
2.目标、坚持、融通转化
整合修复能力:打碎了一个你,重塑了一个你, 然后把重塑的那个你又要打碎,再还原一个原来的你。
要植入“希望”这个心理资本。有希望才有动力,才有生命原动力。
内心深处体会帮助到他人的乐趣。 真正的动力:来源于爱 ,用爱的方式表达爱,释放爱,释放怨念和恨。看到他,理解他,接纳他,感受他。
3.不要局限于一个思维里,如宗教思维。通过聆听,了解求助者心底深处的原因。
通过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分享给求助者,或分享他人的成长故事、让求助者先打开自己 , 再给他推荐,告诉他能做哪些,这样才能让求助者容易接受。
行动计划:
听:听平台老师推荐的课程,训练自己倾听的能力。
练:透过我们能量朗读,早安育儿朗读。生活中多向他人讲述家庭教育指导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人处理问题,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写:坚持每天完成一个作业, 并做好笔记。
别忘记经常问自己一句话:如果我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会怎么做?
1、今天课程的三点收获与行动计划。
①伦理善行和保密原则
作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要时刻铭记替求助者保密的原则。用真诚助人、感同身受的方式跟求助者交流,获取的咨询信息,并了解求助者问题深层次的根本原因,通过借力的方式推荐课程或督导,引导求助者。 在没有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绝不泄露或转发求助者私人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更不能夸夸其谈,八卦,给求助者带来二度伤害。
② 中立的原则
浅度引导,温暖陪伴,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中立原则。对求助者的观点和做法不做评判、不指导、不主动,只要与求助者共情,可以通过借力推荐相关专家课程,时刻关心关注求助者精神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就可以了。 尊重个体差异以及求助者的价值观,不过度干预。这对于我们初学者非常重要。
③观念的转换
我们要将固定思维转换为成长思维。在这之前,我有点趋向完美主义,总觉得应该全面掌握后再实践分享,一直都是自己默默的听和学,没有分享没有释放,成长得很慢,现在明白边学边习边分享才最受益,才是受益最大的那个人。我相信通过自己通过借平台力,借专业导师的课程学习以及答疑学习,加上自己坚持的练习,一定可以称为合格的教育教育陪伴师,再慢慢成长为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2、给自己初步做一个评估,制定指导师自我效能目标(可量化 有时限 有挑战性)与学习行动计划(听、练、写的计划)。
指导师效能目标:
(1) 计划每天听平台的课程至少2小时,并养成认真做笔记并提交打卡的习惯。 每周至少写一篇家教育指导知识相关的感悟知识类文章并分享朋友圈。
(2)计划每天阅读《童年的秘密》《家庭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各10页,做好阅读笔记。
目标:在未来3个月内努力学习实践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育陪伴师,成为优秀的家庭教育指导师。
育儿分享: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我们先要处理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处理问题。通过用“我看见……我听见……我感受到……”的表达方式与孩子之间产生共情,让孩子感受到你对她的理解并帮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事情就解决了一半。
举个例子:有一天,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开始抱怨老师简直疯了,布置了一大堆作业,还有古文背诵、英语背诵、科学知识背……书包往沙上一扔,做出一幅厌烦与抗拒的姿态。
这时候,我该对说些什么呢?
我跟孩子说道:“我听见你说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要做,你现在很不开心!我感受到你有很大的压力,你很担心没有办法按时做完这么多的作业,对吗?真希望老师少布置一些作业对吧!孩子,我知道你刚从学校上了一天的课回来,一定是很累,先不要谈作业的事情,你先去休息一会吧,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放松一下,待你觉得你有力气想做作业的时候,再来做作业好吗?我相信你能够安排好你自己做功课和玩的时间。
当我这样跟孩子说的时候,他的压力似乎瞬间释放了很多,心里面的怨气也没有那么大了,他有深深被理解的感觉,孩子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情。事实上,他没有选择先去玩,而是拿出书本开始去做他的作业。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把选择权给到孩子,把自由还给到孩子,会发现孩子他反倒更加的自觉了,他的自主性更强了,原来他心里面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他知道怎样有效安排做作业的时间。
和孩子共情时,父母只是描述你所看到的,听到的,不评判,不贴标签。和孩子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要柔和,不能过于强硬。必要时加上肢体语言,摸摸孩子的头发或拍拍肩膀,让孩子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尊重和爱,从而获得更多克服困难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