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13
……
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倔强的人,我只是祈祷父亲不在了,母亲可以从我们姐俩身上获得力量,母亲估计也如此想,她需要给我们更多的力量……
外婆的家是我梦里的根,是的,我不仅出生在这里,整个童年,那个最有耐心陪伴我的人就是我的外婆。她在整个大家族的人的记忆里里通常是善良、木讷、不善言辞的样子,永远不坐正位,永远在忙着边边角角的事情,永远被忽视。
可外婆却也绝不算贫穷人家的姑娘,她的娘家在清涧县刘家湾村,在那里外婆家是出了名的大户,几个哥哥都是读过秀才的,外婆是在这样一个相对富足也文雅的氛围里长大的。我记忆中的外婆格外的瘦、脸上的皱纹格外的深。个子在旧时候那个年代的女性里算是极高的了,我不知准确的身高,但是比我母亲高一些,至少得有172吧。可能是小时候家教形成的习惯,虽然外婆性格唯唯诺诺,但是却永远是挺拔身姿,很一般的衣服,她穿起来却很有气质。外婆的脚裹了一半就放开了,穿35的鞋,不算小脚,听母亲说是老外公思想开放,舍不得这最小的女儿遭罪,裹了几天就不了了之了。可见外婆的童年,并没有特别遭罪。
外公是个中医,一直是各个村落行走着看病,很有威望,但脾气很大。我一直觉得外婆并非性格天生柔弱,只是遇到一个很强势的人,斗争不过,就慢慢只能顺从了。那个年代的劳动妇女地位低下,经济大权掌握在男人手里,不管少时如何长大,命运大致如此吧?
我其实在这个年纪,特别想写写我的外婆,那个没有办法选择命运的女性,活着的时候一直在辛苦忙碌的为家里的每一个人,不在了就渐渐地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了,像个影子。什么模样?什么性子?什么人品?断然是被人要忘记的一干二净的。但是谁又能知道这样的一个人,她却是我童年时光的举灯人,我所有神话故事的源泉,我所有小小秘密的守护者。我不能为她做任何事情,但我至少可以留一些关于真相的文字给她。
我小时候是院子里的故事大王,每天放学后就会有很多小伙伴围着我,等着我的各种故事,有些是书上看来的,有些是自己瞎编的,但更多的来自于外婆的启蒙。
老家的热炕头,一盏煤油灯,会因为我而多燃一会。农村天黑的早,日子又穷,舍不得点灯,所以大都摸黑睡了。我在外婆的怀里总是闹着不肯入睡,也绝不允许外婆吹灭珍贵的煤油灯,于是外婆和我约定好一个故事的时间,故事讲完就熄灯睡觉。我在这盏灯下,听了太多太多神话传说的故事,有些重复的台词,我现在也是清晰的印在脑子里,比如:锅咕咚咚、鼓不楞楞,吃什么好的不给咱三姐吃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