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艺术纪录片《百花争艳》序
以我个人观赏与听赏经验判断,《百花争艳》这部舞台艺术片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后期的中国,肯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广大的反响。一方面,人们会对如此高质量、高水平舞台画面的精心设计以及对演员高超的演出所感叹。另一方面,许多人亦可能会有疑惑,为何一场文艺演出要拍成电影,它又有什么样的寓意?
的确,当一场高水平的演出以影片形式呈现,这种新的方式对于传统的广大听众而言多少会提出些许疑问。那么,怎样才能解答这样的疑问呢?说到此处,我的回答:这应该与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所涉及的相关事件等充分思考才能做出具体的阐述。
《百花争艳》这部舞台艺术片拍摄于1975年,当时由于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进入蜜月期。中国政府汇集了当时中国的顶尖歌唱家和器乐演奏家组成的中国艺术团,准备派往美国进行艺术交流和演出。然而,就在中国艺术团整装待发之际,美方在审看节目单时,发现一首由吴雁泽演唱的歌曲中,有一句歌词: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认为,这首歌曲不适合这次艺术交流,要求中方换歌或换词。而中方却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段歌词的问题,而是个政治立场问题,坚决不肯退让,因此而没有成行。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艺术团被安排进行了全国巡演,广播电视都进行实况转播,还拍摄了这部舞台艺术纪录片,这才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
本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1976年上映,全片长107分钟共收入16个节目,包括鼓乐合奏《渔舟凯歌》、女高音独唱《可爱的祖国》、琵琶演奏《十面埋伏》、舞蹈《草原女民兵》、板胡独奏京剧选曲《庆翻身》、男高音独唱《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二胡独奏《江河水》、笛子独奏《歌儿献给解放军》、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钢琴独奏《翻身的日子》等,当时汇聚了钱小毛、马玉梅、刘德海、刘明源、闵慧芬、吴雁泽、殷承宗等一批中青年表演艺术家,并以出色的演绎给观众呈现出精彩的节目。这些艺术家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至今仍有诸多老艺术家活跃于舞台上。
《百花争艳》这部影片虽处文革期间,当时的文化艺术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作品多数都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但毕竟是去美国进行艺术交流,政府还是汇集了文艺界最具高水平的表演家的及其代表作品,这也是代表国家整体文化实力和艺术水平,向西方介绍我国优秀音乐文化,与其对话的一种方式。尽管由于一些原因而终止,但从整体上,影片的拍摄为当下及将来的国人们留下了一段异常珍贵的影像资料,这也是我们回顾历史的最好的见证,因此,具有时代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