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 | 敢爱敢恨、经济世俗的妓女与商妇-《三言二拍》中女
文/刘镜姝
有人曾说《三言二拍》是中国版的“十日谈”,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对它的贬损,两者之间的关联顶多是情色部分,其他没有可比之处,“极蓦人情世态之故,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三言二拍》艺术成就要高得多,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描写五光十色的市井生活及人情世态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谭正璧先生在《中国女性文学史话》一书中说到:“女性是给与文学家以艺术的情绪与环境的唯一人物,文学里没有女性的表现也决不成伟大的作品。”在《三言二拍》中,以女性为主要形象的作品就占了1/3以上,女性一跃而为小说的主体,成为审美的聚光点,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兴起、金钱观念至上的时代特性在她们身上凸显,特别是抛头露面的群体女性,青楼妓女、商贾妇人及婆子丫鬟等,时代观念尤其明显。
自备面包,只要爱情的青楼女子
《三言二拍》中以精当的笔墨描写了众多青楼女子,由于受时代思潮的影响,相比前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她们自尊意识萌发,不再甘心做一种被男性欣赏和追求的对象,寻求爱情中的平等。
同时,她们又商业头脑发达,私下积攒钱财粮帛,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将来的生活打下物质的保障,如杜十娘的“百宝箱”和莘瑶琴的“三千黄白之物”。她们同样的追逐平等的爱情,花费小心思试探对方的心意,在从良的路上积极主动,但是结果却是一悲一喜。
杜十娘考察了李甲一年有余,自信爱情的力量,为了打消对方摇摆不定,设计为自己赎身,推着李甲往他们的未来迈步。可是,她不清楚,相较于她成长于教坊酒肆、生活于市井之中,李甲依然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新思潮对于他来说影响太小,终日依旧沉浸在孔孟之道、父母之命媒数之言、妓女就是玩物的思维中,所以他可以在没钱的时候,头脑一热就把杜十娘卖给孙富。
最终,杜十娘抱匣沉江,用生命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正如研究者所说“人物刚烈和自尊的个性所受到的摧折,就远远不只是她作为一个妓女的俯仰由人的共同命运所产生那么大的悲剧感,而是她的自尊、她的营谋以及她在同李甲关系中的自信和支配地位,轻易地被现实所粉碎和逆转的悲愤。”她忽略了阶级地位的不平等,这种现实把她最后一点自尊击碎。
与杜十娘不同,莘瑶琴完全跳脱出“士子妓女”“才子佳人”的设定,与卖油郎一结秦晋之好,这也客观的反映出商人地位的上升,不然“花魁”娘子是无论如何也转落不到卖油的秦重手里。
辛瑶琴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瞧不起、拒绝秦重,到后来不仅肯定了卖油郎的人品,还肯定了他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自食其力,布衣疏食,淡泊平生。这种日久见真情的爱情观打破了以前泛滥成灾的“一见钟情”模式,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中,女性不再盲目和轻信只有风花雪月的爱情,而是通过慎重选择和考验找到自己的真挚爱情,反映出她们自觉择偶的现代婚姻意识。
有钱傍身,财大气粗,雄厚的物质基础给了杜十娘和莘瑶琴底气,相较于前代如浮萍一般寄托在别人身上的妓女玉堂春、霍小玉等,她们可以硬气的说“面包我有,老娘只要爱情”,所以她们在追爱的路上能够占主动权。不过,最后的结局,依然告诉我们,在等级制度作用下,只有下层市民(劳动者)彼此之间,才能找到真正的同情和爱情。
胸中有经略,助夫有义方的商人妻子
《喻世明言》的开篇之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女主人公王三巧先是嫁给了商人蒋兴哥,后又被徽州商人陈大郎引诱失贞,却和陈商产生了感情;被丈夫休后,听了母亲“别选良姻”的劝导,就地改嫁;最后又和前夫破镜重圆。一波三折不合传统礼教的行为,鲜明的体现了在市民阶层的婚姻中传统的三从四德、贞操守节已经失去了它的支配地位,人们更讲究的是人生的真情实感和尊重自己爱的权利。
王三巧不是圣母白莲花,不是完美无瑕,但是恰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明朝市井女子形象,有情有爱有生活还有性,那么普通却又那么有力地反应了时代的变迁,正如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所说:“最鲜明体现新思潮的人物基本上是市民女性,……她们首先在家庭关系和两性关系方面自发地以自己极端的行为体现新兴市民的反封建主义的要求。这实质上是以市民女性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普通民众人本意识的觉醒”,已有了朦胧的男女平等意识。
王三巧充其量算是半典型商人妇,《醒世恒言》中名篇《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商品生产者施复的妻子喻氏更像是新社会中的商业女子。她聪明、能干,有敏感的商业意识,以一双“善络”巧手同丈夫共同创业,不分昼夜,勤劳致富。
那时候,喻氏头脑里已经有着“提高产品质量是增加利润和促进销售的有效途径”竞争意识,不断完善自家产品,“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编著者通过喻氏形象的塑造,形象地体现了晚明江南地区男女在家庭生活及经济中的平等地位,翔实地反映了当时苏州地区妇女在家庭中地位提高的客观现实。
不难看出,王三巧及喻氏们生活在商人家庭,长期的参与商业活动,精明世俗、精打细算的商业社会的特点在其身上表现更突出。从她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感受到生命的充实与“人欲” 的诱惑力,感受到与传统迥然不同或尖锐对立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感受到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人”的尊重和人格平等的历史要求”,打破了以前定制在“商人妇”身上的特点,颇具有现代女性的风采。
可见,《三言二拍》中的女子少了“琴棋书画诗酒花”,多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她们生活在市井之中,积极地参与商业活动,更具生活气息和世俗味。她们的爱情故事也是浸在饮食男女的世界中,很少有风花雪月,更多的是柴米夫妻,食色情人。
典型的底层女性青楼妓女和商家妇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晚明资本主义萌芽的曙光和人文思潮的影响,她们毫不掩饰的喜欢金钱,敢于正视自我情感,勇于追求平等和自由,更是大胆的面对自然人欲,呈现出商业社会真实的生活状态,虽然形象不尽完美,但是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从各个角度展现出了新女性自尊意识、自我意识和商品商业意识的觉醒,反应出了特殊的时代风貌。
参考文献:王昕·漫说“三言”“二拍”、汪玢玲,陶路·俚韵惊俗——“三言”与民俗文化、P·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等等。
征文入口:
http://www.jianshu.com/p/4971991827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