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侧改革│中二政治学(五)
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今天也吐槽
初一刚开始,Z老师就创制了我们班级的基本政治经济架构。但这些架构本身是有生命的,一旦被创制出来,它们就会野蛮生长,很快超出Z老师的设想。
UB制度的剧变就是其中一例。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UB最开始的作用是抵偿各种惩罚。为了让UB变得有用,Z老师不仅为惩罚定价,而且让惩罚经常化,任何一点小错误都可能面临不同的惩罚,这就让可以用来抵消的惩罚成为了市场当中的一般商品。同时,Z老师也确定了UB的汇率,最开始的单一参考书(那本32开蓝色封面的,班上每个人都有)能够产生多少UB是很容易计算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初一早些时候,如果你迟到1次,可能面临2天放学后做清洁的处罚,这时你大概需要16个UB来抵消这个惩罚(这个数字未必精确)。而要获得16个UB,你需要做4页参考书。
但那本蓝色参考书是一本随堂的书,也就是说,它是和教学进度保持一致的。由于教学进度的制约,在单位时间内,这本参考书可以提供的UB是有限的,大概每天4—8个。而一旦你的错误稍微密集了一点,那么它的UB产量就不够用了。
这时,学生必须求助于新的参考书——到这时,一切还在按照Z老师设计的剧本发展:做更多的参考书,抵消更多的惩罚,更进一步提升成绩。
这个状况要求Z老师提供更多的参考书,就像经济增长后放弃金本位、银本位的经济体,在放弃了那一本32开蓝色封面作为单一UB来源后,Z老师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怎么为海量的参考书定价?
即使是Z老师这种做遍所有中学习题的做题狂,也不可能做遍所有参考书。因此,单独为每一本参考书定价是不现实的,他只能参照过去的情况,针对几个粗略的类型制定出UB换算标准。这个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篇幅。
应当说,Z老师当时的想法图样图森破了。他规定,32开的参考书参照蓝色封面执行,每页4UB;16开的则翻倍,每页8UB。这种看似合理的规定,彻底颠覆了UB市场。
前面说过,32开蓝色封面是一个集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为一体的书,其中多数篇幅都是讲解,习题都集中在后面一坨,书上几乎没有解题的空白。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每一页习题的题量都过大。
而那些16开的参考书基本都是习题集、真题集,不仅没有讲解,还包含了大量的选择题、填空题,每道大题后面又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供你解题。每页16开参考书的UB生产量本来就是32开参考书的两倍,再加上内容、排版上巨大差异,其实际UB生产率至少提高了300%。
这种情况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几乎所有需要使用UB的学生,都全面改用各种大开本的习题集来获得UB,UB的市场投放量飞速增长。如果当时有8开的习题集,我估计也会很快成为市场的主流。
但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市场的力量是超乎想象的,哪怕是一个残缺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