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说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故事

若众生皆苦,我可以是草莓味

2017-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矢屿

文/矢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母亲这辈子最后悔的决定该是嫁给父亲。

事实上,任何女人嫁给父亲这样的男人都不会幸福。

结论与金钱无关。

―2―

“如果不是为了你们,我早和他离婚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母亲常常说这句话,生气的、叹息的、无奈的、挫败的、苦恼的……任何口吻她都说过,脸色灰青而苍白,那样的无助与绝望。

那时候我还小,只觉得烦。

成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支持母亲离婚,但那个年代的人并不热衷于离婚。所以直到今天,母亲还受着父亲的气。

她觉得婚姻需要缝缝补补得过且过。但她忘了,千疮百孔的婚姻根本无法下手。

从小就知道我家很穷,不止穷,还附赠一个不思进取好吃懒做远近闻名的痞子父亲,导致我家越来越穷。

常常替母亲感到惋惜,她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若是嫁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必然一生平安喜乐,嫁给了父亲,勤劳善良远远是不够的,平安喜乐更是遥不可及。

嫁人是女人第二次投胎,母亲算是跳了个无底深渊。

这是故事的背景,下面是我与母亲的故事。

―3―

“不去行不行?”

母亲在电话里不停的问我。

“妈,你让我再想想。”

我不停的回答她。

―4―

从小留守的孩子最初还会强烈的有对家和亲情的需求,时间长了就忘了如何表达和索取亲情,渐渐对家也没了特别的归属感,更向往外面的世界,就像大海吸引着每一个大山里的孩子,“外面的世界”对我就像夹娃娃机里的娃娃,具有莫名其妙的诱惑。

高考是穷孩子的跳板,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从大学开始。

想出去看一看这个世界,离高考越来越近,这个念头越发清晰。

念大学是我最佳的机会,顺其自然顺理成章理直气壮。

我现在在林城。

离家175.5公里。

―5―

我已经12年未曾与母亲一起住过了。

最初,她在广东我在凯里。

后来,她在浙江我在林城。

我很想和母亲住在一起,她也不想离我那么远,但我们必须分开。

为什么?

为了钱。

最初是我与哥哥姐姐的学费生活费还有败家父亲的开销,后来是我和姐姐的学费生活费与败家父亲的开销,最后是我的学费生活费和败家父亲的开销。

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母亲一直远在他乡,用廉价的劳动力换取血汗钱供应一切开支。

这些年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支撑下来,母亲用她瘦弱的身躯让原本支离破碎的家庭用一种畸形的圆满坚持了下来。

而我,唯一能做的除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争取助学补助以外的事情大概就是听话。

母亲对我很放心,在她面前我是最最乖巧的小女儿偶尔客串开心果,连青春期的叛逆都没有。

―6―

2015年5月,因为身体的原因,母亲迫不得己回乡养病,那是多年以来,她第一次在家待了半年。

那是我最忙的半年。

五月不停的参加各种月考模拟考校联考,高考就在眼前,一分钟恨不得掰成三分钟用,整个人除了大脑和双手其他地方都是懵的,她回家那天我没去接,看着班主任眼底的灰青我实在没脸开口请假,一个月后我才回家吃了第一次饭。来去匆匆,第二天一早就回了学校。

那顿饭吃得超级满足,蒸香肠、炒腊肉、土豆丝,我吃了满满两碗饭。我妈亲手做的,已经很多年没在除了春节以外的日子吃到母亲的做的饭了,那种满满的幸福感言语无法表达。

母亲做饭很好吃,不论我吃过多少餐馆和多少位母亲做的饭,母亲的手艺在我心里始终独一无二。

上大学虽然离家近但很少回去,常有人问:“不想家?”

“不想家,想我妈做的饭。”

六月我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参加了高考。那场考试结束后我开始另一种生活,主战场从学习和去学习的路上转到医院和去医院的路上。

这些年她的身体一直不好,全身检查的结果是腰椎盘突出、颈椎病、风湿、脑供血不足以及多年以前的病有复发的倾向,眼睛还有一些其他毛病检查不出来,这些症状没有一个是可以痊愈的,只能静养。

看着一张又一张检查单子和处方,我站在药房前故作镇定安慰她:“没事,现在医学技术越来越好了,慢慢养着,会好的。”没让她看到我快速的眨了好几下眼睛。

可是她怎么可能静得下来,回来的第一个月一分钱都没挣,第二个月花钱如水。当钱花到我上大学的学费的时候,她急得嘴上起了一圈泡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散。

“学费可以贷款,不要担心。”我这样安慰她。她更着急了,一生辛劳最害怕的就是欠钱,她是怎么也不愿意让我借钱读书的。

还未挣钱就开始背债这是母亲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消费方式,她希望女儿无忧无虑的生活,钱从来不该是为难孩子的理由。

可惜,我们家从来都在为钱发愁,从未如她所愿过上那种富足的生活。

―7―

关于学费的事情没争出结果,高考分数就下来了。正常发挥。

对于填志愿挑学校我有自己的想法,杭州、厦门、上海都在计划中。

这是我自己的事,没打算问母亲,很久以前母亲就不操心我的私事了,小到买衣服大到分科选择,都是遵循我个人意愿,她从来都是相信我的选择。

一边陪着母亲医院来回折腾,一边挑学校,她果然很尊重我。除了分数下来那天问考上没,得到准确的回答以后笑容就一直挂在嘴边,关于学校的事情她一直没问。

直到有天我跟室友打电话。

“杭州、厦门、上海都有。省内?一个都没有,不是说过了,咱们打死不留在省内的。”

“肯定没问题,这些事都是我自己做主的。”

……

我当着她的面打电话和朋友商量填志愿的事情,情绪是那段时间难得的开朗,笑容收都收不住。

最庸俗的比喻,如果有翅膀我肯定会飞起来转个圈顺便旋转跳跃。

―8―

“你想去外面读书?”

母亲问这句话时语气里掺杂了多少不安与忐忑我一丝都没意识到,还沉浸在对新生活的想象中无法自拔呢。

“嗯。”我漫不经心的答应着,甚至没抬眼皮看看她。

那时候,我心里美着呢。

“省内不好吗?近点,妈也能常见到你。”

“那还不容易,我填杭州做第一志愿,离你不远。”

“那……”

“到时候,我带你去西湖。”意识到反常我打断了母亲的话,说完我笑嘻嘻的看着母亲,只有我自己只有心里多紧张。

“好吧,你自己决定。”她还想说什么,最后又什么都没说进屋了,她的身形削弱步伐蹒跚,好像随时都会倒下,与之前的轻快的心情南辕北辙。

“对于我而言,您在的地方才是家,这所房子,不过是空壳而已。”

这句话我说得很轻,母亲没听见。

后来那几天家里的气氛一直有些奇怪,母亲看起来明显气色不好,我察觉得到她的一次又一次欲言又止,但我没问。

直到一周以后去医院复查。

―9―

“医生,我妈怎么样?”

医生拿着CT片子看了一会儿没说话,又盯着母亲看了好几眼才开口。

“你母亲的状态不是特别好,如果再这样下去,估计要住院观察了。”

“我们一直有按时吃药,怎么会不好?”

“你母亲的病除了身体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心理,如果她心里放不下,一直这样惦记一些事情,就容易严重,其实来住院用药也是差不多,并不会有特别的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她放宽心,心静下来不浮躁自然就容易好。”

医生的话我明白,母亲最严重的问题是脑供血不足,最忌情绪波动,心情舒畅自然就会对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留在省内也就是那一刻的决定,生命中不会有任何事任何人会比母亲对我更重要,世界那么大,以后再去看又何妨?

就这样留下来,与好友失约的后果是在林城第一年大学室友每个周末与小伙伴们约着出去玩耍时,我只能留守寝室。

好朋友们各自散落天涯,完成最初的约定,他们的生活看起来都很精彩。

我的生活乏善可陈平淡无奇,只是与母亲的联系开始比任何时候都频繁起来。

―10―

我留下来了,母亲却不得不离开。

我离家175.5公里,

母亲离家1464.9公里,

我们相隔1609.3公里。

更远了,但她很安心,大概是觉得心离得更近了。

―11―

2017年我大三,偶尔得知大学生援藏项目,那一刻那颗心的蠢蠢欲动藏不住,全身的细胞都在告诉我:你想去。

是的,我想去。

我还记得,我要去看看这个世界。

这件事情瞒不住任何人,我彻底了解项目的来龙去脉以后开始旁敲侧击与母亲讲述一些关于藏区的事情,青稞酒酥油茶哈达还有美丽的布达拉宫。我打算春节的时候再说这件事,这显然是长久的战役,必须得提前准备,最好让母亲对西藏产生好感。

长年不在一起,女儿想什么母亲可能不知道,但关于孩子的异常却是敏感的,尽管我如此隐晦她还是很快察觉了。

我甚至没想到那样快可以接到姐姐的电话。

“你要去西藏?”

“想去。”

“去干嘛?玩吗?”

“不是,是大学生援藏项目。”

“简单说,什么意思。”

“去西藏当基层公务员……五年。”犹豫一瞬间,还是把具体时间补上。

“你跟妈说过了?”

“还没呢。”

“妹儿,今年春节我就结婚了。”

“我知道。”

“就剩下你陪着她了。我还记得她说过,等你毕业她一分钟都不耽搁,直接回家。那么多年的工,她打累了。”

“我知道。”

“妈一直想好好陪陪你,这些年她对你一直特别愧疚。你人生很多重要的事情她都没参与,如果将来你远嫁她一定会很难过。”

“我知道。”

“可是,这次她终于要彻底回来了,你又要走。”

“才五年而已。”

“五年妈就60岁了。”

“我知道。”

“你心里清楚就好。”

“姐,你可以……帮我试试妈的态度不?我……不太敢问。”

“我可以帮你试试,但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

“嗯,我知道。”

―12―

“姑娘,不去行不行?”

“妈,我想想,再想想。”

―13―

想起我去读大学的第一个国庆,明明才去学校不到一个月也迫不及待的买了车票回家,一分钟也不想耽搁,母亲在家等我。

有人等才会归心似箭。

有段时间我一直在家长吁短叹,A出国了B去台湾当交换生了C在学校体育馆遇到大明星了D学校离海边可近了我在林城长霉了。

后来小姨背着母亲悄悄跟我说:“你妈一直担心你怪她。如果不是她,你也不会留在省内。”

我是真的想去,也许是基于文艺女青年对西藏的莫名向往,又或者是我对生活了无期盼想要寻求新的光芒。

那个远方是我向往的远方,哪怕尚在苟且也想要去的远方。

可是,如果苟且的人换成母亲我还会坚持吗?

很久以前就已经做了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