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散文想法

文具涨价史

2022-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大大泡泡

        “您好,您本次消费一共38元,满30送一块橡皮,这是送您的荧光橡皮,请收好。”

        “什么?就一个本,一根自动铅笔和两块橡皮,这点东西都38?”我吃惊的问售货员。

        “是的,这个是手账本,25元一本,这支自动铅笔6元。橡皮两包7元。”

        本想退回这“天价”文具,奈何孩子精挑细选了一个小时,十分喜欢,只得买下。出了文具店,我质问她:“买个手账本有啥用?我办公室里有很多黑皮本,你随便拿一本都行了。” “妈妈,你不懂,这和别的本不一样!” 我把这几样文具拿在手里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倒是这文具价格,自孩子上学以来,逐年攀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几年买过20元的转笔刀、25元的文具盒、30元的订书机和40元的马克笔,孩子这两年又迷上了做手账,一卷普普通通的胶带就要30元,文具价格真是与时俱进,不断上涨。

        上小学的时候,一支铅笔一毛钱,压根没有转笔刀,削铅笔时,拿一种绿色塑料刀柄的小刀或红色铁皮薄刀,用力刮下去,一下,两下,那巨大的木屑便飞了起来,有一次还跑进我的眼睛里。如果不够小心,还会削到自己的手。上课时,老师绝对不允许削铅笔,当铅笔尖用秃了,聪明的孩子们便蹲在青砖铺的教室地上,“呲呲”磨几下笔尖,坚持用到下课。

        那时候的文具盒,一块钱便可以买到,彩色的铁皮,印着花仙子、黑猫警长等卡通形象。放假无聊时,我还会把里边连接上下的铁丝抽掉,分成两个部分,倒入白砂糖,放在蜡烛上融化,趁热切点花生碎,撒上白芝麻,晾凉之后磕下来,含在嘴里,甜丝丝,咬一口,嘎嘣脆。后来村里小卖部进了一种多功能塑料文具盒——有固定笔的地方,也有藏橡皮的机关,磁铁搭扣非常新潮,要价三元。我心动不已,迫切想要这样一个时髦的文具盒。问爷爷要五毛,向爸爸要一块,自己的零花钱省了又省,攒了好多天,终于凑够了三块钱,我兴奋不已地跑向小卖部,却被告知文具盒已售罄,当时的失落,如同一个玻璃杯,重重的摔在地上,碎了一地。

        小时候的书包不用花钱,妈妈留下做衣服的边角料,缝纫机一转,花花绿绿的书包就做好了。“叮铃铃”下学了,某个机灵的孩子,发明了一种新背法:两个包袋挂在脖子上,书包往后背一甩,斜挎包瞬间变身为背包。新颖的背法引来众多学生效仿!游走在校园,比一比书包,就能看出哪位家长心灵手巧,有缝上“为人民服务”几个红色大字的,还有围着边缘缀上一圈流苏的。我有一个紫色大格子书包,妈妈做好后,我嫌弃它丑,一直不肯背,直到妈妈把旧衣服上的一朵向日葵拆下来,缝在书包上,我这才心甘情愿的背着去学校。

        现在的手账,还有好多人不明白究竟是做什么,刚开始,我也一头雾水,通过观察姑娘这一年的手账成果,我算是明白了,和我们小时候买的粘贴一模一样。现在是一大卷胶带或几张粘贴画,上边印着各种各样的卡通图案,用镊子夹下来贴在本子上,美其名曰“做手账”,粘贴画,90后可不甘示弱,小时候,几毛钱的粘贴一买就是几大张。贴在课本上、文具盒上,胆大的还把心爱的粘贴送给老师。后来流行这种粘贴——揭下塑料保护膜,“啪”一下贴在本子上,用力刮两下,图案便完整的印了下来。夏天一到,我和小伙伴们总是把粘贴画贴满整个手臂,五颜六色的,可好看了!

        童年直至工作,从不曾觉得文具贵,然文具涨价竟如此之快,确实令我咋舌。每次带孩子去北马道买文具,各种新奇、昂贵的文具琳琅满目。时代在变,物价在涨,但动辄大几十没有使用价值的文具,我只会劝孩子看看就好。

回忆中的文具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