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言婴语,语言原来如此

2020-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Kaia的简慢笔记

        晚上翻阅一本名为《语言简史》的小书,看了不多会儿居然完全被吸引,不得不说又是一本宝藏书籍。吸引我的首先是自己对书本的想象和实际内容大相径庭,阅读期待不同满足了我进一步阅读的诉求。事实上,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有关某种语言形成及发展的书,却不想更多是关于语言习得,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另外也在于作者写作手法和用语的幽默与精妙,当然这些都是主观感受。简史类的书籍翻过一些,但是有关语言却还是第一本,以为会是讲某种语言如何形成,却是从婴儿如何学习语言谈起,实在妙极。当然因为没有完成阅读,我只能谈谈到目前为止的阅读感受。

        有什么好说的呢,小孩的语言习得,或者说我们自身的语言习得?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语言习得的经历,我们都学会了说话,这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但真的是这样吗?仔细想想,语言习得本身精彩至极,或者说妙不可言,加上作者的阐述更是风趣幽默的可以,不被吸引实在太难,比如,他讲小婴儿降生一瞬的反应,站在婴儿角度对此进行描述,婴儿降生,在场的大人们激动啊,于是各种夸张,夸张的表情,夸张的话语,于是婴儿就想啊“这些人在干嘛呢,可真是有趣啊”,就这样婴儿就很高兴来到了这个世界,虽然带着哭腔;那要是大人们是以很正常的语速音调跟小婴儿讲话,又会发生什么呢?小婴儿也许就会觉得“这地方一点意思都没有,简直无聊透顶了,还不如呆原来地好”。类似这样的表达在我读到第二章就已经出现很多。作者以一种诙谐以及出人意料的方式来引出大人们在跟小婴儿说话时为什么总是会不同于平常,比如音调,比如语气,又比如措辞。

        据说婴儿在妈妈肚子里大约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分辨声音了,接着婴儿出生,慢慢长大,他会哭,这是小婴儿表达诉求的唯一途径,但即使到了三个月大,我们还是无法从哭声中知道这个哭着的宝宝来自哪里,为什么?因为全世界宝宝的哭声在这个时候全都一个样!那六个月大呢?再大些呢?等到婴儿长到一岁,情况还会一样吗?很明显,这个时候中国宝宝就是中国宝宝的哭声了,很有趣吧?作者当然不会这样来阐述,但一岁大宝宝要是再哭起来,你真的能分辨他属于哪里的确是事实。

        翻到第三章,突然想停下先写点什么,也许这就是阅读的妙处,它会激发你,也会提醒你记起曾经的过往,比如,语言习得这回事,也许这只是一个导入部分,写作者需要这样的开篇方式,但就我而言,这样的方式吸引如我一样的读者真是太合适不过。

       感谢又遇一本好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