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背影》有感:背影不仅仅是背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7418372/9e126cba7fe28320.jpg)
文/安酒离
想到朱自清这个人会想到他写的《背影》一书。想到父亲肥胖的身体翻过月台,为他买橘子的身影。朱自清的语言平实无华,充满真情实感。短短一千多字朱自清先生可以描写得入木三分,令人潸然泪下。
《背影》一书在《荷塘月色》中对月色的描写淋漓尽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瑶头。”文字美得不可方物,极尽其能事,细致地描写,像看到了一副勾勒细致的水彩画呈现在我们眼前。能看的出朱自清务实的文字功底。
在朱自清名篇背影中,我们从朱自清细腻的文字中看到了“如大海般深沉的父爱。”朱自清笔下的文字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上小学时父亲给我买芝麻包的情形。
父亲知道我爱吃芝麻包,就会每天放学的时候给我带上一两个。于是,我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父亲手中有没有芝麻包。一次,父亲来晚了。那天正值台风袭击的时候。天降大雨,父亲赶来时全身湿透。父亲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递给我两个已被雨水侵袭过的芝麻包。后来偶然妈妈带我去买包子的时候我才发现包子铺离我的学校有半个小时的距离。父亲那天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父亲怕我等太久,后面的路程是跑着去的。
后来父亲工作忙了,“芝麻包”这件事就成为了我现在对小时候父亲的记忆。
朱自清文章的精彩不在于他可以将一千五百字写成一个潸然泪下的故事。而是他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让我们联想到父亲或者母亲在背后默默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朱自清确有这种魔力,他可以将一个个零散的文字组成清秀隽永,扣人心扉的书籍.
当然 在《背影》中不乏抒情的散文,还有写实议论的文章,如《憎》。
“这便是遍满现世间的“敌视”了。朱自清用这句话,表达自己了对现实社会的冷漠无情的憎恶。十几个人围在一个劳动者的尸体旁边说说道道。却无人问津。其实这种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例如前段时间关于“老奶奶老爷爷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两种说法,各执一派。在《背影》中有一句话:“现在的人们只喜欢廉价的东西,在正义与情面两者中,就尽先取了情面,而将正义放在背后。”说的太好了。人们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高于“团队利益”;情面高于正义。这种现象不仅是朱自清那个时代出现,到我们这个时代也会出现。这已经是社会的“通病”了。看不起扫地者;有人受伤视为不见;这便是朱自清所说的“蔑视”与“漠视”了吧。
背影不仅仅是背影。
因为朱自清对社会是敏感的。他可以因为自己对待儿女的方法而感到愧疚;在温州的踪迹中对生命的思考;对母亲照顾孩子的辛苦。也因为这种“敏感”才让朱自清对所发生的事有许多见解。《背影》不仅仅只是体现父爱的背影,更多的是朱自清先生对社会灰暗与光明的思考,对人世间爱与恨的感悟,以及朱自清真诚朴实的做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