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父母都没意识到,我们正把孩子推向懦弱的边缘
是无助还是掌控,童年的养育至关重要
99%的父母都没意识到,我们正把孩子推向懦弱的边缘美国的心理学博士马丁•塞利格曼做过一个狗狗的实验,他把狗狗分成三组,都用背带绑着不能动:
A组的狗会受到轻微电击,只要它们用鼻子去触碰操作杆,电击就会停止;B组的狗也会受到相同的电击,可是无论怎么努力,电击都不会停止;C组的狗没有电击,只是被绑住,作为参照
第二天,将这些 都放进了一个穿梭箱的装置中,这个箱子里有个短板,在箱子里狗狗会受到电击,它们只需要跳过短板,电击就会停止。
99%的父母都没意识到,我们正把孩子推向懦弱的边缘猜猜结果怎样?
A组和C组的狗很快就明白要跳过短板,摆脱电击;而B组的狗会躺下来呜咽哭泣,不曾尝试逃脱。
看到狗狗这样反应,也许我们会觉得人类不会像狗狗一样,然而俄勒冈大学的唐纳德•广田给人们做了个类似的噪音实验,结果竟然出奇一致,B组的人会不做任何尝试关掉噪声。
这样的实验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一、无助感不是与生俱来的。
如果从小到大,我们的尝试不停地失败,渐渐地我们就会放弃尝试。试想一下,一个两岁的孩子要帮忙扫地,父母怕麻烦不让扫;孩子四岁要端碗盘,父母怕孩子被烫而不让动;十岁的孩子要做饭,父母怕浪费时间而不允许,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还会去尝试吗?
二、习得性无助,是指失去了对不利事件的掌控感。
我们小时候在学校,老师会说一些同学,“你就不是学习的料,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同样一句话,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同学相信自己可以学好,即使老师打击他,他还是要证明自己可以;而有的同学因为老师这样说,也觉得自己学不好,丧失希望的时刻就是放弃学习的开始。
三、无助感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
如果孩子不断地要求和父母一起玩都被拒绝,那么孩子会不再尝试和父母在一起,到青春期甚至不愿和父母沟通;若老板对员工的观点进行打击,那么大家提出的新观点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一个人几次三番邀请你一起共度晚餐都被你拒绝,久而久之你的生活圈会越来越小。
如果不想让我们的孩子像B组一样无助 ,而是像A组一样主动掌控,那么就尽可能早地让孩子体会到“我是有能力的,我可以做到。”这需要父母鼓励孩子去尝试,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再试一次,直到可以做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