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收录专题

疲于奔命似的学习状态

2022-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芃麻麻

      今年四川正式启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模式,作为教育大省,四川算是新课改道路上的“后进生”了。

      因为除了西藏、新疆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地区还没实行新课改以外,四川算是最后一批启动新课改的省份。

      作为一名教龄不长的年轻教师,从今年七月份开始就被安排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

      什么课程内容聚焦大概念。

      什么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落实。

      什么新课程标准。

      什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各种新鲜的理念,概念充斥脑海。

      说实话,我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

      也很惭愧,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至今还没弄透彻。

      归根结底是自我学习提高的时间太少了。

      截止今日,加上线上教学那两周,这是第四周了。

      每天听得最多的讨论,便是:新课改对于我们学校这种层次的学生来说有点儿恼火。

      我们学校的学生三分之二是没上普高线的。

      学习没有主动性,喜欢被灌输。

      不爱自学,不爱思考。

      学习具有盲目性。

      如果换做以前他们只需要重点关注六门。

      而现在,高一他们至少要学九门课程。

      语数外,学生当然该重视,课时当然也是最多的。

      物理和历史课时稍少一点儿。

      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课时最少。

      一周三节课,高一上学期要完成必修一全部内容的教学。

      排除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排除他们的军训时间,剩下的时间不过十来周,还要完成那么多教学内容。

      我内心隐隐不安。

      这么少的课时,我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改理念?

      线下教学刚开始一周,我感觉我每节课都在“疲于奔命”。

      我不赶不行啊,我留不够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啊,我甚至没有时间评讲作业啊……

      还要课前自学吗?

      学啊!当然要!不自学怎么发现问题?老师怎么收集问题?课上解决什么问题?

      可是我想说,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课前自学任务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不见得能解决多少问题,不见得能让老师发现问题,不见得能按学生自学情况来开展课堂教学,不见得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能有多少增长。

      课中要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吧?

      要啊!必需要!不讨论,不交流,怎么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怎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然而,所剩不多的课时,浪费不起啊!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交流讨论通常变成聊天时分,或者大部分学生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课后要练习吧?

      要啊!必需滴!不然怎么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

      然而有时间讲评吗?

      这些不光是我一学科的疑惑,我想除了语数外,其他学科都有。

      当然,这些只是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而言。我想学生层次好的学校应该调和的比较好吧,也比较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教育节奏。

      学生要参加合格考,所以老师们自然不想他们哪一科考试不合格。所以,该留的作业照样留啊,不练习怎么巩固课堂知识。

      他们每个晚自习都在“疲于奔命”的完成各科留下的作业。

      但老师们并没因此而表扬他们,因为作业质量实在是太差了。

      老师们很焦虑,也在想办法改变这样的教育现状。

      怎么去协调课堂与作业时间。

      怎么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怎么去完成教学内容而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做到高效教与学。

      这些是我接下来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