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职场里“不解释”的人更强大?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01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无需解释
在职场里,走过路过,逐渐总结出一条规律,除非万不得已,除非不解释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否则,我们应该选择不解释,你的解释,对方通常不是不懂那个道理,只是他不愿意相信,只是他认为比起听你的,有更正确的选择。
来球是个讨厌细节的孩子,在职场工作了10年,还是不知道怎么写好一篇报告;哪怕打字发信息,也总是带着错别字就发出去了;就算是在测评里,见到有关“注意细节”、“写作”、“书面用语”之类的提示,他都故意给自己打到最低分。因为他信奉的是优势理论,他认为人们应该尽可能的发挥优势,屏蔽劣势,这个过程中既能收获愉悦,也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故事到这里,其实就是那个老生常谈的“木桶理论”,有人说高考前是补短板,不能偏科,高考后就要建长板,因为均衡意味着平庸,优势使人事半功倍。
好像道理很容易理解, 但是职场并不是一个以理服人的地方,来球奉行的优势理论难免给人诟病为“拈轻怕重”、“挑活”、“眼高手低”、“为不用心做基础工作找借口”之类,你说,这个事解释起来有用吗?
解释的发生,起到的效果通常是位差分化,君不见,解释通常是由低位差向高位差的一方发生的,越解释,越无力,越带有着某种急迫感的乞求,而位差高的一方则越觉得只有say no才会巩固他的位差优势,这个过程,有些微妙,有些猥琐。
有趣的是,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当你停止解释,位差优势就会逆流,原本高位差的一方会反过来担心低位差的一方,因为他们担心事态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这不是说实质地位发生了互换,而是在那个场景下,控制感在他们之间发生了转移。
比如现代管理学一谈到90后、00后就说这两代人与前辈不同,他们说两句就走人,不计后果,虽然我合作过的90后也不都那样。最终是管理者们妥协了,他们开始研究怎么样能够与90后和平相处,给00后发挥的空间,而不是一味的强压,这就是发生了位差逆流,当你拥有不解释的勇气,世界便会让出一条路。当然,你应该懂,这不是鼓励毫无根据的偏激。
这一小节,我们理解了,有时候,解释不但无效,而且会让我们自降身价。
02荣耀属于竞技场上拼搏的人,结果自会解释一切
罗斯福在《共和国的公民意识》中的演讲提到:
重要的从来不是那些批评者,不是那些指责强者跌倒的人,也不是那些挑剔实干家没有做到最好的人。
荣耀属于真正站在竞技场上拼搏的人,他们的脸上沾满灰尘、汗水和鲜血;他们顽强奋战,敢于犯错,屡败屡战,因为没有任何努力不是伴随着犯错和缺陷的;但他们依然坚持不懈,他们懂得满腔热忱与倾力拼搏的意义;他们献身于崇高的事业,他们知道最好的结果是功成名就,就算最终以落败收场,至少他们败的无所畏惧……
在职场里,做就会犯错,错就有人评价,越是重要的决定,恐怕越要到出结果那刻,质疑声才会消失。
“隔壁在绞尽脑汁把电脑键盘装进手机,你却让手机只保留一个按键,你疯了吗?”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见过。”
如果他们不疯狂,世界该多无趣。
如果他们要对所有人解释清楚才做,伟大永远不会诞生。
不解释的第二层含义,是让自己专注于拼搏,不迎合,不从众,坚定不移,承担结果,即使失败也无所畏惧。
03该怎么面对世界的不善
我们小时候主流教育一直在提醒我们要为善,要做个好人,这是对的,但光有这种教育还不够,因为到了社会的染缸里,就会发现世界上各有各的游戏规则,“在商言商”、“在职言职”让很多不那么善意的举动一步步走向合理化,加班的福报、只唯上不唯真、职场PUA这些藏匿在角落里的没有写在制度里的隐形文化让人苦不堪言且百口莫辩。
可是,职场里最有成绩和最没成绩的人受到这些剥削的影响最小,前者有能力改规则,而且他就是规则的受益者,后者虽然是规则下的失败者,但他们志不在此,因此做不好没有内疚感,甚至可以心安理得的钻规则的空子;最难受的是夹在中间的人,成绩不是最好,又尚存成长良知的“好人”。
国内心理咨询师作家武志红曾经表达过对这种老好人的痛恨,社会心理学家多莉•丘格曾做过题为《《放弃做“好人”,成为更好的人》的TED演讲,我理解,好人行善没错,好人在这世上的功课,是学会如何面对世界的不善之时。
这就来到了不解释的第三层含义,拥有主导权的人是不必向他人做解释的,找回生命的主导权,其实是在讲“我的生命,为什么要向其他人解释”。好人在遇到不善时,会向别人要一个解释,或者急于给别人一个他这么做的解释,可是当所做的这一切得不到预期的善的反馈,他们会产生对内的攻击,严重时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扭曲,苦了自己,成全世界。
不如,不解释,活真实,不交代,换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