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中的王族供养人像(3)
二、龟兹供养人像的身份构建
如此多踮起脚尖站立的供养人像在石窟中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呢?由供养人题记可知他们大多是龟兹王族。如克孜尔石窟第205窟主室前壁门道左侧下方绘一组4身供养人(图3) [9]59,供养人像上方原有婆罗迷字母的题记:
Kucimahā[vyā]svaya(m)prabh(伟大的龟兹王后,斯瓦扬普拉芭)。[10]
由这则供养人题记可以确知这位女性是龟兹王后,名为“斯瓦扬普拉芭”。在克孜尔石窟第66窟、67窟发现的梵文经书中记录了6位国王和1位王后的名字,其中就有“淘提卡和他的妻子斯娃亚姆布那哈。”[11]108
文书中提到的淘提卡妻子的名字与克孜尔第205窟中的龟兹王后“斯瓦扬普拉芭”的题名一致,那么位于她前方的带头光的男性则一定是龟兹国王淘提卡(也有学者翻译为“托提卡”)。
德国学者吕德斯(H.Lüders)将其识别为隋末的龟兹王淘提卡(Tottika)[12] 526—546。季羡林推断,大业年间(605―618年)的龟兹王白苏尼咥可能就是Tottika的音译② [13]260。
表明克孜尔第205窟的开凿年代为7世纪初,洞窟中的供养人像分别是龟兹国王、王后及其家族成员。克孜尔石窟第69窟主室南壁门东侧壁男性供养人(图4)头冠中有一行文字,直接将其身份指向了王族。学界对这则题记的识读有婆罗迷文和梵文两种观点。
婆罗迷文字识读为“儿子为苏伐那•勃使功德造寺”[14]81,梵语观点认为“其本意是将供养人比定为龟兹王苏伐勃使,……并没有儿子为父王造寺等语。”[15]395这两种观点虽在翻译上存在差异,但都肯定了这身供养人的龟兹国王身份。苏伐勃使的名字还见于《旧唐书•西域传》:
高祖即位,其主苏伐勃使遣使来朝,勃使寻卒,子苏伐叠代立,号时健莫贺俟利发。贞观四年,又遣使献马……伐叠死,其弟诃黎布失毕代立,渐失蕃臣礼。
这段文字记载了唐初至贞观年间龟兹王向中原朝贡的情况,以及三代龟兹王的姓名。其中“苏伐勃使”的名字与克孜尔第69窟男性供养人题名一致。
从而确证此窟为龟兹王族所开凿。此外,在克孜尔石窟第75窟、211窟、39窟、221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第12窟、25窟均发现了龟兹国王的题记[15] 397—408。表明这些洞窟都是龟兹王族开凿的洞窟,而龟兹王族供养人像都拥有相似的服饰和发式特征,他们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双脚呈“脚尖站立”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