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说说我修改《多谢你的不娶之恩》体会
齐帆齐微课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不知道听过多少回,有谁能做到呢?
我在完成写作课作业时会修改几遍,但是做的远远不够。
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文章,在这间屋子读,要让那间屋子的人听起来像说话,文章才算写好了。
他还说,写好的文章,自己读起来如果发现有一些字词删改之后不影响文章的意思,那就应该删改。
所以,我提交作业之前都要读好几遍,看看是不是“像话”。
写作业之前,我先列提纲,然后根据提纲打草稿,存在石墨文档里。
写完之后读一遍,读的过程中感觉哪里用字用词或者语法不合适就停下来修改。
我一般会一直修改到直到作业提交,这件事才算完。
可是等作业提交之后,我就没再改过它们。
作业提交之后需不需要修改呢?当然是需要的。
就拿故事课的作业来说吧,我们提交之后,老师会点评。我应该按照老师点评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可是,我没有修改,为什么呢?
我仔细分析了原因,总结出下面几条。
首先就是懒,懒得去改。就好像学生交给我作业,我告诉他们错了要订正,他们懒得订正一样。
懒惰,拖延,是很难改掉的恶习。
想纠正需要严格自律,靠外界是不行的。
第二是没时间,作为一个中年上班族时间太不够用了。
除了工作,还有家务,孩子。还要完成日更,还要读书学习听课。
每天等忙完一切,提交了日更,眼睛已经困得睁不开,修改的事就放到一边了。
第三就是真的不知道怎么改,无从下笔。
前面几次,老师点评之后,虽然心里不明白怎么下手,却出于种种原因(懒和爱面子)没有问老师,这次点评,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开口提问,不能再稀里糊涂了。
潇湘清尘老师点评了我的《多谢你的不娶之恩》,说我文笔还可以(这里允许我偷偷高兴一下),不过文章作为故事的话,还是有点散,没有冲突,没有主线。
可是,老师这样说,我还是不太明白怎么修改(真是笨)。
我问老师,可不可以推荐一些合适的故事文,让我学习一下。
老师非常热心地推荐给我一些公众号,而且很体贴地分门别类,说想写哪个类型的故事,就去读50篇此类型的故事。
我去老师推荐的公众号读故事,按照老师说的办法,把别人的故事复制下来,一句句阅读、品味、体会。
读了几篇之后,我开始着手修改《多谢你的不娶之恩》。
我个人不太喜欢把文章写得太“血腥”,我喜欢比较温和一些,可是看来不行。
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必要的冲击力还是要有的。
我又读了一遍自己的《多谢你的不娶之恩》,发现确实不够劲儿。全文就是平铺直叙,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缺少张力。
针对这一点,我决定从情节入手进行修改。
修改的过程是痛苦的,我几乎把全文推翻重来了。只保留了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改动的比较大,包括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原来《多谢你的不娶之恩》里的杨佳更像一个损友,修改之后,我让她变为一个更有人情味,更真心帮助方宁的人。
原文里的武峰是个渣男,可是表现不够突出,修改之后,我重点表现他的“渣”。
说实在话,现在文章已经修改完了,我不知道是不是算合格了。
经过这次修改,我发现修改文章很不轻松,一点也不比写一篇新文章更容易,这与作业提交之前的修改也不一样。
写一篇新文章,就像建一栋新房子,搭起一个新的框架,然后填充材料。
作业提交前的修改就像是给房子粉刷,把有瑕疵的地方重新喷漆。
老师点评后的修改就好像把房子大面积砸掉重建,尘土飞扬。
然而,要想真正写出好文章,就得认真修改,丝毫不能马虎,得一直改到满意为止。
哪个作家的作品不是经过反复修改出来的呢?叶圣陶还虚心让吕叔湘帮他校改文字呢,何况我们。
我告诉自己,以后不能只是在提交之前修改文章,还要养成在老师点评后修改的习惯。
老师耐心读了我写的惨不忍睹的文章,还细心地提出修改意见。我自己却阳奉阴违,嘴上说着“谢谢老师”“好好好,我会改”,过后却纹丝不动,不是辜负了老师的心意吗?
不说老师,仅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学习写作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可是不听老师的,只依着自己的意思来,哪里能提高呢?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齐帆齐第4期28天写作成长营第19篇,1569字,累计411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