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歌的旅行犹记少年荒唐时大地文学

有根的漂泊

2018-09-06  本文已影响2214人  蔡德林
有根的漂泊

对于漂泊的向往,源于一个乡村少年寂寞的阅读。是乡村五月的风,掠过那些空旷的原野,掠过无声地舞蹈着的麦田,来到他家的后院,为他翻开了书页。在整个夏天,少年把蝴蝶和蜻蜓的舞蹈放在一边,把青蛙和鸣蝉的嬉闹放在一边,在浓重柳荫的覆盖下,静静地读着一本书。这本书是艾芜的《南行记》。

寂寞的少年,小小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狂欢。尽管书里描述的外面世界并不美好,但是那些苦难,那些历险,那些陌生的事物,都被作家涂抹上了一层浪漫而神奇的色彩。他以一颗温柔敏感甚至还有几分胆怯的心灵渴慕起了远方。

后来少年被时代裹胁着读书分配,结婚生子,吃喝玩乐。在不经意间,少年变成了青年,变成了中年。那个梦想还是一直伴随他,成了他的器官,他的呼吸,他的念想与疼痛。

他在体制内生存。安全,舒适,但是却被囚禁得紧。“走吧,心敲着暮色的鼓。”“走吧,公牛决定到西班牙去。”他利用长假,默念着他喜欢的诗句,到处驴行。不过他感觉自己只是去与那些梦中的城市和山水打了个照面,匆匆忙忙的,来不及寒暄几句,就得作别。那感觉和他想往的漂泊相去甚远。

在年过不惑以后,有一天,他突然辞去公职,只身南下,当了打工者。朋友们劝他:“去不得啊!”理由千千万万,就是没有触及到他的愿景。朋友们不知道,他感到自己行将老去,一定要抓住最后的机会,生活在远方。

这一次,他很快味识了漂泊的滋味。这滋味其实是不可轻尝的,等到尝过了,他才知道太难以下咽。

漂泊的滋味其实就是寂寞和孤独的滋味,就是乡愁的滋味。这滋味涌上心头的时候,往往是猝不及防的。第一次出门,他带了太过复杂的行李以及太过简单的心情。他在洗衣的时候,做饭的时候,在出门上班的时候,在超市购物的时候,总是要想起在家里的那些仿佛已经遗失了的时光。那些时光就像是被风吹走的落叶和云彩,可望而不可及了。那是一种酸酸涩涩的回忆,是一种心无寄托的苦楚。那些当初看来很庸常的时光,现在回忆起来多么温馨。而在一个一个独自相守的夜晚,他在这座别人的城市里游荡,看那些陌生的人流和灯光,最后总是越过高楼,望向夜空。“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他奇怪,为什么在千里之外的异乡,看星月反而如此亲切?是不是那故乡的明月和星群跟着他流浪的脚步,一路在低低地看视着他?是啊,在这里,唯有星月是熟识的,那实际上就成了他的故乡,他的亲人。他在漂泊中还经历了许多的惊惶和凄苦。他的方向感特差,总是迷路,常常走着走着就不知身在何处了,到处都是高楼的森林,他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地找到归途。而那些汽车则很生猛地开过来,就像是一群群缺乏人性的很凶恶的豺狼虎豹。这种时候,一种怯生的感觉袭来,会迅速的弥漫在他的心海。他仿佛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他听到了自己生命凄凉的回声。

他的心很柔软,承受不了如许的重。可是,在这座著名的移民城市,却到处都是惯于漂泊的人们。

想了好久他才明白,同是漂泊,原来是有不同的。那些人之所以惯于漂泊,是因为他们早早就出来了,他们已经以漂泊为常态,他们在漂泊中找到了归宿。他们就像地球在宇宙里漂泊,像云彩在天空漂泊,像浮萍在水面漂泊,像蒲公英在低空漂泊。地球、云彩、浮萍、蒲公英都是没有根的,他们也没有了根。他们的根须,要么是没有扎进泥土,要么是自己咬断了。所以他们才那么自由自在,快乐轻松。而他,他在家乡生活了四十多年,他的根已经很深很深地扎在了故乡,他是有根的,因此他的漂泊是有根的漂泊。这根很结实地牵扯着他的心灵,每走一步,都会颤抖、酸涩和疼痛。他的根是咬不断的,因为太粗壮,而且那里面有他的经脉;他的根是拔不出的,那会带出很多的泥土和血肉。他其实只是他的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都摆脱不了故土的纠缠。

但是他还得继续漂泊下去,背负着他的家乡艰难地漂泊。漂泊,是对常规的现实生存的一种厌倦和否定,是对精神故乡的寻觅、探索和缔造。他的漂泊伴随苦难,但是苦难里孕育着希望。那才是艾芜似的漂泊。当有一天,他带着一脸的沧桑,带着满身的疲惫,穿过千里暮色,一肩风月地回到故乡,也许,他已老迈,但他一定获得了和平与宁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