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曲赋赏析系列

春草勃勃显生机 ——咏春草古诗词赏析(上)

2019-02-16  本文已影响21人  王传学

春草勃勃显生机

  ——咏春草古诗词赏析(上)

    王传学

        什么是春天?春天其实是人心中朦胧的一种憧憬,是对生命所有的寄予和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时间刚刚开始,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发芽,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这个生长与成熟的过程,人们还可以期望。

        大自然中,最能传递春天到来信息的是小草。春草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春草意象意蕴丰富,别具情趣。

        春草作为春天的使者,在诗人笔下,处处展现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先看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的春草: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太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龙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雁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节选的这八句是全诗的第二层,写登楼所见的满目春色。诗人生了一场不小的病,转侧衾枕之间,连春天已经来临也懵然不晓。待到病体初愈,便登楼眺望。此时心情之欢快,可想而知。“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忧虑顿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眼遥望之中,顿觉心旷神怡。眼前是一派明丽景色:初春的新景,正在消除残冬的余风;新春的暖阳,代替了残冬的阴冷。池塘四周长满了青青的小草,园中柳树上的鸟儿在欢快地鸣叫。“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是虚笔;“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初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诗人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他感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园柳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天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说:“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点出了此句描绘春景的精妙。

        再看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早春小草,似有若无: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雨落下来,像细腻润滑的奶油一般,给人酥软、润滑的感觉。远远看,连成片的草地似乎已经满是蒙蒙绿色,但是走近了去看,却又好像没有了!在远方的淡淡的一抹,在眼前却消失了。这一视觉偏差,对于寻春探春的诗人,是一个“谜”。“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现在真是春天最好的时光了,那种早春几近透明的绿,是浅浅的,淡淡的,朦朦胧胧的,只可远观难于近察的;而这一点娇嫩撩人的初初萌动的春色,还真胜过了满城柳荫的晚春景色呢!

        唐代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西子湖畔的春草别有情味: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西湖的湖面。从远处看,春水缓缓涨起来,天边的春云渐渐垂下来,水和天就相连到了一起。再看近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玲珑、活泼、流利。在描述“早莺”、“新燕”时,诗人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早莺”、“家家新燕”,否则,那样的莺歌燕舞就用不着“争暖树”、“啄春泥”了,一个浓郁的春天,哪有这零星的“几处”和不知“谁家”的意象,让人的心中产生蓦然相逢的惊喜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逐渐开得繁盛了,纷纷扰扰的乱红之间,人眼开始变得迷离沉醉;花绽放的时候草跟着长,但是草还未深,踏马游春,萌生的小草刚刚没了马蹄。面对着蓬勃的早春气象,诗人在细致的描摹之后,转换语气,由对春意的特写一变而成直抒胸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对西湖春景的由衷喜爱之情。

        唐代诗人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独怜幽草: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诗人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面有黄莺在树荫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的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诗人好静的性格相契合,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转,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谧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首字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连接,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结尾句,用“无人”说明渡口的“野”,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晴日眠草,闻着草香,望着白云蓝天,应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唐代僧人皎然的《题湖上草堂》写道:

        山居不买剡中山,

        湖上千峰处处闲。

        芳草白云留我住,

        世人何事得相关。

        首句说要隐居不必在剡山里面。“买山”,用支遁买山的典故。《世说新语·排调》载:“支道林(遁)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笑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指归隐。剡中,即剡山,在今浙江省嵊州市境内。

        诗人认为隐居不一定要到名山中,湖边也是隐居的好地方。诗中赞美湖边草堂环境优美,湖上小岛处处幽静。“芳草白云留我住”,用拟人手法写芳草白云的深厚情意,好像要留诗人在此居住。表现出诗人对清新惬意的隐居环境的由衷喜爱。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题舫子》,写拥草而眠的惬意: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此诗题曰《题舫子》,却并非写舫子,而是写舫子所在的江边景物,写自己在江边的行为与感受。

        首句首字,即表明自身对江边景色的态度:爱!爱到什么程度?留连至日斜。后二句则具体叙写“留连”之事。                                     

        河岸上绿草如茵,闲散的牛群,有的在啮草,有的在闲卧。这草地平常由牛群主宰着,这草归牛群所有。今天诗人来了,躺在草地上,仰看天上的白云,静听河中的流水。他在这草地的一角,牛群仍在他的周围,彼此坦然相处。诗人的这一小片草地,是从牛群那儿分出来的,所以说“眠分黄犊草”。

        水边的沙滩上,在往常没有人来的时候,就聚集着白鸥。有人坐在上面,白鸥不敢来了,只是远远地窥伺着。沙滩本为白鸥所有,现在诗人坐在这里,不是强占了属于白鸥的沙滩吗?这就叫“坐占白鸥沙”。

        这两句实际上也写出了诗人的牧童之心,写出了他与外物之间的和谐状态。

        再看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响闸》:

        春涛夜忽至,汩汩溪流满。

        津吏沙上来,坐看青草短。

        “响闸”即响闸桥,位于北京前海月牙河入水处。响闸桥是座桥与闸相连的石桥,也叫“闸桥”。因河水通过桥闸时,流水落差较大,发出瀑声而得名。诗人就住在响闸附近。诗中写夜里涛声忽至,满溪流水汩汩流淌。管理闸桥的官吏从沙上走来,坐在那里看着岸边的青草因水涨而变短。寥寥数语,写出了响闸桥畔的秀丽风光,表现了诗人拥草观景、放松心情的惬意。

       

        草虽凡品细物,却有许多令人敬仰之处。例如小草春绿秋黄,枯荣自在,何曾有名利之累?唐代诗人杜甫有“春草不知名,蒙茸被远汀”之誉;唐代诗人韦应物有“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之慨;明代诗人李东阳有“过烟披雨见蒙茸,平野高原望不穷。同是一般春色里,年年各自领东风”(《春草》)之赞。这些诗句,都是赞扬小草点缀春色而又无所企求的潇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